速途网:2015年O2O发展现状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李国琦 2015-10-05
2015年全球股市低迷,国内资本市场动荡,业内人士大呼“资本寒冬”将至。O2O领域在“互联网+”的战略推动下,发展最为迅猛,而面对资本市场的动荡也是首当其冲。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这样加速了市场净化,祛除泡沫,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压力之下也有助于行业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使得一部分优质企业得以脱颖而出。

2015年全球股市低迷,整个国内的资本市场动荡不安,不少业内人士大呼“资本寒冬”将至。O2O领域在“互联网+”的战略推动下,发展最为迅猛,而面对资本市场的动荡也是首当其冲,一份又一份“死亡名单”的公布不断冲击着整个O2O市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O2O行业整体发展受滞,再难扛创业大旗。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通过调查整个国内O2O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解读国内O2O发展现状。

终极版“死亡名单”

纵观整个国内O2O市场,餐饮、旅游、汽车出行、教育、医疗健康、房产家居、社区服务、美业、婚庆这些O2O涉入较多的行业,均有众多企业先后宣布关闭或转型。名单中列出的上百家企业中,有创立四、五年的“老牌”、也有创立不足一年的“新秀”,在O2O发展大潮中,都挡不住被淘汰的命运。

在“互联网+”概念的推动下,许多行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而且一些初创企业借助“互联网+”的概念也更容易生存,导致这一概念被用烂;由于众多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在助力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市场内部难免鱼龙混杂,一部分企业由于理念或者服务等难以适应市场最终被淘汰,说白了这份沉甸甸的死亡名单是市场净化的必然结果。

而且,目前O2O领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越发凸显。作为O2O模式,提供高品质服务始终是主题,差异化、专业化、高品质的服务始终是主题,但目前许多企业在盲目扩大规模的时候服务却不能达标。同时,由于依靠烧钱发展用户,用户粘性差,一旦停止烧钱,用户会迅速流失。

另一方面,为了融资许多O2O企业刷单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许多企业融资前的几个月内客单量会明显增长,之后又会回落;为了市场推广和拓展用户,不少企业对外虚报融资额,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即便问题繁多,但整个国内市场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

国内O2O几大市场规模走势

国内O2O整体规模逐年增长,发展步伐并没有因资本市场的动荡不安而停滞。发展最为成熟的餐饮行业反而不及旅游、社区服务的规模。而且医疗健康领域作为O2O发展的又一座“金矿”还有待发掘。随着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逐渐提升,O2O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此过程中洗牌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国内的汽车领域涵盖了汽车出行、汽车后服务等行业,仅从目前投放的汽车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个市场的巨大。而滴滴快的的合并也昭示着O2O模式下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各个行业经历角逐后只会留下一个或少数几个做大做强的企业来统治市场。但最终能够站在顶端的是老牌稳坐还是后来居上犹未可知。

用户付费习惯 不愿为服务付费的人不足4%

通过对人们的付费习惯调查发现,仅有3.7%的用户不愿为服务付费;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现在的服务收费是可以接受的;有18.3%的人表示愿意付费但同时表示现在的服务收费有点偏高;也有7.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但可以接受,对于优质的服务愿意加付费用。由此可见,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逐步养成,这对于O2O模式的发展是一个可喜的信号。

O2O用户年龄分布

O2O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其中以30-39岁人群占比最高,超过全部用户的一半,20-29岁之间人群占比34%。此外40-49岁以上人群占比8%,50岁以上人群占比3%,19岁以下人群占比仅2%。

可见O2O的用户主要是中年群体,和中年人相比,年轻人群体由于生活节奏更加紧凑,对于O2O模式的线下体验稍有不及。而19岁以下青少年本身需求不高,同时移动设备的持有量也不足。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对于O2O模式提供的服务理论上应该有较高需求,但由于目前O2O模式的服务质量不高,反而老年受众占比低于预期。

O2O用户性别分布

O2O用户中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到了88%,女性占比仅为12%。主要是由于汽车、按摩等服务的线下体验安全问题广被诟病,媒体也不乏这方面的负面报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群体接触O2O,但归根到底还是服务质量不佳、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造成的,O2O模式的行业环境还有待净化。

虽然如今资本市场动荡不安,O2O模式下的诸多企业纷纷宣告死亡,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这样加速了市场净化,祛除泡沫,使得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得以提升,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压力之下也有助于行业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使得一部分优质企业得以脱颖而出。广大从业者还是应该满怀信心,不应一味唱衰,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速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