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模式”终结,O2O创业者如何生存?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张婷婷 2015-11-02
资本寒冬下,大型O2O企业纷纷抱团取暖,靠烧钱烧出用户量的模式正在成为“过去式”,比烧钱更重要的是形成好的商业模式,制造盈利闭环。

最近,以烧钱著称业内的去哪儿网被携程“收编”了;一直被补贴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网也于近期“成婚”了;资本寒冬之际,大型O2O企业纷纷抱团取暖;但更多实力不够雄厚的O2O平台则很难熬过这个冬天。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企业“E洗车”近日陷入困境,之前靠烧钱的“一元上门洗”业务已经停止。此外,市场上餐饮类、叫车类、生活服务类、旅游类等大量O2O项目在资本寒冬里被迫谢幕。

这些都意味着,靠烧钱烧出用户量的模式正在成为“过去时”。为什么滴滴快的采用“烧钱模式”能够所向披靡,更多的创业项目则“烧”出了经营困境?“烧钱模式”终止之后,创业者如何挺过资本寒冬?

钱没了 困境来了

创业者云涛说,之前创业者聚会经常谈论的话题是“谁融了多少钱”,现在聚会谈的则是“谁还有多少钱”、“谁又倒闭了”。他是家政服务平台e家洁创始人,也曾经创立过租车平台。以此为缩影,“资本寒冬”正作为一个躲避不开的事实被创投圈热议。

寒冬到来,很多曾炙手可热的O2O创业项目 “尸横遍野”。前述陷入困境的移动互联网洗车企业“E洗车”平台上线后受到资本热捧,4个月就拿到2000万美元A轮融资。

去哪儿网“委身”携程抱团取暖,更多旅游类产品的app比如骑驴驴、星悦汇、步旅网等已销声匿迹;滴滴、快的合并发展,但是其他叫车类服务平台比如考拉班车、爱拼车、车8等项目则纷纷阵亡;饿了吗餐饮类外卖平台异军突起,但是更多外卖平台在惨烈的补贴战之后纷纷倒下,比如叫个外卖、烧饭饭、e食e客等……

俞敏洪创业服务器总经理许颖告诉无界新闻,“今年3、4月份北京涌现出无数的上门洗车、上门做饭等项目,到这个月就只剩下了几家,大多数都销声匿迹。”作为俞敏洪“创业服务器”的运营方,该公司接触多个创业团队,她保守估计有20%的创业项目在天使轮之后销声匿迹。

梳理这些企业的发展轨迹,都逃脱不了前期大规模烧钱、以低价补贴用户做营销,后期资金紧缩直至崩溃的路线。目前为止,烧钱模式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滴滴快的,这种模式是以补贴司机和乘客等方式来培育市场,因为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烧出了一个红火的市场。而目前,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的O2O平台在烧钱模式不能持续后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在上周举行的投融中国秋季高峰论坛上,创业者李俊翔表示,现在以烧钱来获取用户已经成为伪命题,因为烧钱模式烧来的“屌丝用户”并不是创业者所需要的高净值人群。

资本寒冬 正当播种?

云涛说:“创业者感觉很冷,投资者感觉不冷,我们缺钱,他们捂着口袋说我们有钱。”资本寒冬对于创业者,已经成为无需回避的问题。但更多创投领域的业内人士并不认为目前称得上资本寒冬,但烧钱模式确已难以存续。

投融中国联盟常务理事长马培瑞认为目前所谓的“资本寒冬”是一个经济周期的概念,当企业价值波动到了高点时必然面临下调和泡沫的破裂,很多被高估的项目开始进行理性回归。

资本寒冬里创业项目拿到融资没那么容易了,投资人对创业项目的筛选更加严格,多家投融机构的投资决策节奏相对放缓,投资周期有所拉长。在这个层面来讲,资本寒冬确实存在。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林中华则说,他的一些风投朋友甚至表示未来三个月在中国市场要先缓一缓。

不过也有很多投资机构表示,此时正是播种好时节。华盖资本投资总监张生太告诉无界新闻,资本市场有波峰波谷,从历史经验看,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时,往往正是投资好时机。“市场浮躁时期创业项目鱼龙混杂,投资机构哄抢项目,创业项目估值往往产生泡沫;但资本寒冬时优质项目会凸显出来,项目估值也更趋于理性。”

相比前几个月投资互联网项目时更关注用户规模和数量,张生太现今“投资时更考虑商业的本质。”更关心业务是否有一定毛利率,项目自身是否有良好的造血功能。

创业者正值寒冬亟待雪中送炭,但掌握“生杀大权”的投资人会不会借此压低项目估值?马培瑞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价格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双方接受的是相互认可的价值。张生太也认为,创业者更看重投资者在其发展各个阶段帮助整合资源,这些比钱更重要;对投资机构来说,创业项目最终能够成功也比价格更重要。

但资本寒冬对创业者也并非皆是坏事。云涛坦陈当热钱涌入时创业者容易疯狂烧钱,当没钱可烧时反而可以把心沉下来做事情,也不用担心竞争对手烧了多少钱。

生命力在商业模式上

创业与“烧钱”从此难以共存吗?张生太认为要区别对待,在拓展市场早期适度的烧钱是必要的,“市场拓展、吸引新用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关键是烧钱获得的新用户能通过良好的服务体验留下来,并在持续服务用户的过程中获取运营所需要的商业利益,形成良性循环。”

资本寒冬的出现有多重原因,烧钱模式为其表,创业者整体需要反思则是不争的事实。在马培瑞看来,创业项目的创始人存在对商业模式、融资路径规划不清晰的问题,甚至急于求成,过早地把关注重心投向资本领域,导致之后的融资并不顺畅。一般情况下,创业项目成功与否六到十二个月就会见成效,雷同化严重的创业项目如果成长不了就会自行消亡。这次泡沫会使得创业企业更理性务实地定位自己,加速转型。

他认为目前的市场化机制使得创业团队的起跑线相对公平,谁能跑到终点要看资源整合的结果以及个人能力,这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发展;但人才、资源成本的上升,创业者竞争持续激烈也使得创业看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在大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供需平衡、创业项目的创新程度以及技术壁垒和商业壁垒是否存在,都有严苛的要求,这就是创业企业要解决的痛点。

许颖表示,诚信、商业模式、准确定位是初始企业的生命力,资本注入则是企业的战斗力,有良好的生命力,精锐的战斗力问题就不大。她认为创业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凭借讲故事去拿投资,不要采用单一的营销手段——凭借烧钱获取数据和用户,要选取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在不擅长的领域内学会借助外力培养自己的力量。另外,许颖特别提到的是,创业项目初期要建立品牌基础,创始人以及创业团队的诚信制度对加强创业项目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作为创业者,李俊翔表示,比烧钱更重要的是形成好的商业模式,制造盈利闭环。“所有的创业者都追着风口跑,言必称O2O、物联网,但寻找的风口不知道何时降落,可能会摔的很惨。目光长远的创业者应该去创造风口。”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无界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