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专业行业在近一两年内实现了爆炸式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司机不认道、拒载、不安全驾驶等都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而其中,最受争议的则是专车动态调价机制。
例如部分区域如果因为降雪、降雨或大型集会导致叫车需求骤增,而该区域车辆不足时,滴滴、Uber、神州都会出现动态调价现象,即在乘客叫车前同意的前提下,以正常车费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来进行结算。CBD等出行需求集中却人均专车资源较低的区域是目前动态调价现象的高发地区。
对于这一现象,多数乘客表示理解。毕竟这是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平衡下的产物。当专车稀缺时,它的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但是,也有人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导致的溢价由消费者来买单是不合理的。而行业内部对此也有颇有分歧,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追根溯源,专车动态调价产生的根源在于专车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比如,繁忙的中心商务区由于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交通状况一般不太好,导致专车司机不愿意往里面跑,从而造成需求量大的CBD人均专车数量反而较少的“吊诡”现象。只有通过科学预测各区域的出行需求,并对专车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提高专车的运营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动态调价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不满。
对专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这个解决办法谁都知道。但是,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滴滴、Uber这些C2C平台模式的专车巨头。他们即使技术上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预测,想要高效地调配专车车辆也颇为力不从心。坚持B2C模式的神州专车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更有优势。因为专车司机都是自己的员工,调配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神州专车近日推出了网格化运力预测与优化系统,它将城市地图分成了数百块网格,通过机器学习,当供需不平衡时,能第一时间调配附近用车需求低的区域的车辆,使用车需求高的区域快速达到供需平衡。
据神州专车官方介绍,上线该系统以后,车辆调配效率上升了25%,空驶率降低了20%,运营成本持续走低,动态定价0.8-1.0倍将成常态,1.4、1.5倍的情况将很少见。这对于不喜欢动态定价的消费者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深挖下去,动态定价背后其实蕴藏的是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原理,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专车动态调价的本质是让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的波动,使出行需求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同时过滤一些并不紧急的出行需求。
专车们对经济学原理的应用无可厚非,供求关系也的确能够发挥杠杆作用,尽管这样的杠杆作用让消费者感觉不爽。不过作为专车企业,依赖大数据,加强算法的智能性,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减少用户的出行成本,应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