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日,国际顶尖的互联网政策论坛“第四届北大-牛津-斯坦福互联网公共政策论坛”,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滴滴出行副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受邀发表演讲,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代表,他详解了滴滴在中国的“互联网+交通”实践,并且对新兴互联网企业政策监管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分享经济”潮流是此次论坛重要议题之一,作为“互联网+交通”和“共享经济”在中国的最佳实践样本,滴滴副总裁张贝代表公司讲述了滴滴是怎样通过创新影响着中国社会,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构多年来封闭的交通体系。他从滴滴丰富的产品线讲到海量的出行服务数据,从滴滴三年来的飞速发展说到开疆扩土的国际化进程,不到一个小时的演讲,将 “滴滴的出行梦想”的全方位的展示在参会学者的眼前。
在讲到滴滴高速发展的原因时,他将滴滴成功模式归纳为通过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和“交易平台”这三个问题,将分享经济的低成本优势释放出来。他详解道,在没有滴滴之前,车辆的闲置率很高却无法和陌生人分享,这是因为陌生人之间欠缺一个信任机制,这也是因为分享后也缺乏一个激励机制,并且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促成交易。以“顺风车”产品为例,是存在三方面的障碍的。一方面车主很难找到一个合适顺路的乘客去载,而想搭车的乘客也找不到顺路的车主;另一方面是有了想顺路搭车的陌生人,又因为没有信用机制不敢轻易搭载乘客;第三就是即使搭载了乘客也往往因为缺乏定价依据和交易方式而带来种种麻烦。而现在,滴滴平台上通过技术手段连接了车主和乘客,并且对每个人都有信用的记录,在交易平台上给出了一个清晰透明的很低的价格,使服务顺利达成。
谈及滴滴大数据思维,“滴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张贝特别强调道:“滴滴通过世界领先的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城市交通资源,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总体效率,降低社会成本,让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在演讲中,张贝还向国际学者展示了滴滴的“创业孵化器”另一面。据他透露,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中国已经有2000多家创业公司依托滴滴平台快速发展。比如南京的殷浩师傅,他原本是一个模范出租汽车司机,现在转行成立了一家专门与滴滴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
在关于国际互联网治理的讨论中,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水平也受到高度关注和肯定,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互联网治理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并强调科学发展;二是推动积极互联网应用,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来引领传统行业发展,由此滴滴这样的企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甚至成为引领国际互联网应用的一股生力军;三是依法管理互联网,让互联网在法制框架下有序健康发展;四是特别强调网络安全。
针对广泛受到关注的互联网政策监管问题,滴滴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目前中国交通部针对互联网专车发展的“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十六字方针。张贝称赞道,中国政府此次在对互联网新业态政策制定中能更多的参与公共讨论,更多的倾听民间和社会的声音,这都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下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
据了解,此次互联网公共政策论坛由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家大学法学院发起并主办,汇集全球学术机构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共政策专家及行业人士,针对目前世界互联网领域最前沿的法律和公共政策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是目前互联网政策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学术论坛。通过这次在牛津举行研讨,滴滴的参与也正展示了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引领者的姿态。
此外,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安妮·戴维斯(Anne Davis)、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斯坦福大学商学和法学教授迈克·克劳斯纳(Michael Klausner)和腾讯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艾文博(Brent Irvin)等互联网政策领域精英也出席会议,与中美欧三国其他顶尖研究者,就互联网如何解决数字鸿沟、推进创新创业、加强网络法律规制等议题进言献策。
论坛主要嘉宾:
▌Andres Font Galarza
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Anne Davis
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贝
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政策研究院院长
▌Bennett Freeman
全球网络倡议组织董事会秘书
▌Brent Irvin
腾讯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
▌Daphne Keller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中介责任学科主任
▌Ebele Okobi
Facebook非洲公共政策主管
▌Guy Berge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主任
▌Harjinder Obhi
谷歌英国诉讼主管
▌Iginio Gagliardone
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Jacob Rowbottom
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
▌Janine Aron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新经济思想研究所研究员
▌司晓
腾讯研究院秘书长,腾讯集团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
▌时建中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Jonathan Bright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
▌Jonathan Mayer
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
▌Lisa Ouellette Larrimore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Luciano Floridi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
▌Mark Stephens
Howard Kenned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Michael Klausner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明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李明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Monroe Price
安尼伯格传播学院全球通信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媒体法律与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的创始主任
▌Nicole Stremlau
牛津大学媒体法律与政策比较研究项目主任
▌Paolo Cavaliere
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教授
▌Paul Goldstein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
▌Philip R. Malone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平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钦坤
腾讯研究院副秘书长
▌Rebecca MacKinnon
新美国数字权利排名项目主任
▌Richard Danbury
剑桥大学法学院,牛津大学媒体法律与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研究助理
▌张守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Steve Crown
微软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
▌Timothy Garton Ash
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方向教授
▌Wendy Betts
“目击暴行” 项目总监,国际律师协会会员
▌蔡雄山
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黄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