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旅港中旅战略重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能否唱好?

本文作者:秋薇 2016-02-27
2月23日,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旅)和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中旅)宣布计划重组,若两家重组合并完成,将诞生国内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旅游集团。

2月23日,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旅)和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中旅)宣布计划重组,若两家重组合并完成,将诞生国内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旅游集团。

一、国内上市旅游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旅游集团将诞生

中国国旅、香港中旅于23日晚间分别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通知,获悉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港中旅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双方同时表示,上述事项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或证券发行,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中国国旅集团及中国港中旅集团均为为由国资委管辖,以旅游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其中中国国旅集团于2004年由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目前业务涵盖旅行服务、免税品经销、旅游综合项目开发与管理、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领域,并已形成旅行社、旅游零售和旅游综合项目投资开发三大主业。中国国旅(601888)是由中国国旅集团以旅行社和免税业务相关资产整体重组改制,联合华侨城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15日在上交所正式上市,注册资本97623.8万元,主营旅行社业务和免税业务。根据其2015年度业绩快报,2015年中国国旅总营收212.39亿元,同比增长6.54%;净利润16.08亿元,同比增长9.38%。截至2016年2月26日15:00,中国国旅总市值为434.04亿元。

香港中旅(HK0308)于1992年11月11日在香港上市,主营业务为旅行社及相关业务、酒店业务、景区业务、度假区业务、客运服务、高尔夫球会所业务、演艺业务及发电业务。截至2016年2月26日16:00,其总市值为150.94亿港元(合127.02亿元人民币)。

根据上述信息,二者重组之后,新公司市值将超过560亿元,一举超越华侨城A(000069)的533.37亿元市值,成为中国国内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旅游集团。

二、两大老央企为什么要重组?

中国国旅拥有60多年的历史,香港中旅也已经近90岁,二者在中国旅游企业中都是高龄企业,为什么要整合重组?

1、深化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

2015年6月,国资委向央企下发“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效能”的通知。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央企业成为了改革“主力”。2016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明确,将实施集团层面的强强联合和以行业龙头为依托的专业化重组。在此大背景下,2016年国企改革将继续深入,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国国旅与香港中旅的合并与南车北车、中远中海的整合逻辑一致,是国企深化改革下的顺势而为。

2、提升供给侧效率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较多行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而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落到结构改革上,通过比例的调整来设计新结构,通过创新来提供新供给,通过改革来构建新动力。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助推下,央企整合的速度明显加快,此次战略重组就是旅游企业在央企改革大背景下迈出的重要一步。国信证券分析师曾光曾在研报中指出旅游国企的不足:主动扩张动力不足,经营效率相对较低。以旅游板块中的旅行社业务为例,民营背景的众信旅游、凯撒旅游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都明显高于国企背景的国旅总社和中青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经营体制下的经营效率差异。所以此次战略重组的意义不仅在于央企改革试点,同时也是两家央企看好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会,在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优化经营模式,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3、提升综合集团的品牌价值

重组之后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均有望提升。旅游业本身具备高增长和契合消费升级的双重属性,国家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后续基于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资金等层面的支持也有望得到强化。二者重组之后有望凭借中国最大旅游央企的定位和优势,在海外旅游资产并购(旅游零售领域)以及国内景区资产整合等领域加快布局。

三、重组面临的三大挑战

整合的目的是资源优势互补、劣势互消,也即是我们传统所理解的1+1>2的效果。但如此庞大的整合真的能使操盘者得偿所愿吗?

1、旅行社业务重组难度大

两集团重组之后,由于原有的旅行社板块存在同业竞争,双方处理同业竞争的最大可能方式是将香港中旅旅行社板块资产注入到中国国旅中。尽管目前还只是集团层面的重组,具体到旅行社板块还没有明确的方案。但显然未来集团在旅行社业务的重组方面或将面临较大难度。因为双方都是老国企,旅行社在全国的摊子比较大,现在很多地方既有国旅也有中旅总社,两家不仅在市场覆盖上的重合度较高,而且双方在地方的子公司既有全资子公司也有与当地合作伙伴或个人合作的合资子公司,后者在重组时可能会无所适从,造成整合效率低下。

2、重组后能否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对于中国国旅和香港中旅来说,合并最大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双方的旅行社板块无论对于香港中旅的酒店、景区业务,还是对于国旅的免税业务等资源都是有需求的,尽管按照市场原则可能会涉及到关联交易,但肯定的是同一个集团内有协同的业务板块更有利于产业发展。从差异化特点上讲,参考中国国旅财报来看,中免旗下的免税业务似乎才是国旅的竞争优势,但中免是否会与中国国旅被一同并购尚不得而知。旅行社业务整合尚如此复杂,唯一差异化优势是免税业务,可见两大集团资源整合,实现资产优化配置依然任重而道远。

3、竞争格局依然残酷而激烈

纵观目前的世界旅游市场,如果跟德国途易(TUI)集团、英国托马斯库克集团、美国运通集团以及日本JTB相比,中国综合性旅游集团不管是业务布局、营收结构、人才储备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体量上也相去甚远,中国综合性旅游集团依然前路漫漫。即使在中国范围内,面对在体制机制、市场化创新能力及迎合主流年轻消费群体能力都较强的新兴旅游集团,重组后的国旅中旅依然看不出明显优势,甚至还有不少短板。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二者的线上能力明显欠缺,芒果网的发展历程即是明证。而拥有“互联网+”明显优势的新竞争对手包括携程系、万达系、阿里系以及新美大,同时,在综合资源上体制灵活、创新大胆的海航系、锦江系也不容小觑,如何处理与它们的竞合关系,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一切都是未知。

对中国国旅和香港中旅来说,重组犹如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要想唱好需要激情、创新还有勇气。长征精神的精髓能否延续,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秋薇,执惠旅游专家作者,个人微信号:MissQiuWei,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以方便备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