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200+赛事,以跑步+旅游创业,也以跑步的名义带你看世界!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周起屹 2016-09-14
面对当前参赛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短缺,尤其是户外领域有特色的深度游产品依旧匮乏的现状下,跑步旅游热度能否持续?这值得深思。本文将从竞速跑步+旅游赛道的角度出发,按照东京、柏林、伦敦、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六站马拉松赛点为顺序进行分析。

自2006年就设立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World Marathon Majors),终于在今年2月28日的东京马拉松后,以全新“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六星勋章问世,这意味着从此跑步拥有了最神圣的加冕仪式。本文将从竞速跑步+旅游赛道的角度出发,按照东京、柏林、伦敦、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六站马拉松赛点为顺序进行分析。为此,执惠邀请到42旅CEO苏妍如女士共同探讨。

42旅:网罗了全球近1200场热门马拉松赛事资讯,帮助跑友找赛事、找跑友、记录分享马拉松旅程。并为跑友提供一站式的跑步旅行解决方案。 

“最新”东京马拉松:宏观环境开创中国速度

亚洲唯一的东京马拉松虽然只有短短10年的历史,但已是WMM第六个成员赛事。短期东京马拉松就能与这些悠久历史积淀的赛事比肩,可见其赛事组织的水准之高。

而在国内,随着国家政策的利好,马拉松市场环境也正逐步开放。

国家政策层面

2014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四项基本原则”:取消审批,依法管理;禁止巧立名目违法违规收费;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公开。2015年1月,中国田协取消赛事审批,全国马拉松增至56个,截至2015年末达到120场。除了国家出台政策为体育赛事松绑外,还有城市马拉松是“体育产业”盈利的最大一环。预计未来5年内,全国马拉松的场次将达到每年700场,与美国的水平相当。

市场层面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注册赛事134场,同比增长162%;全年参与人数为150万,较2014年同比增长60万人次,其中参与全程和半程马拉松项目的人次为90万,较前一年增长了64万人次,在门票方面更是一票难求。

2014年3万名额一天时间便被抢完,2015年6万名参赛选手只能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是否能得到入场券,而2010年北京马拉松用了5个月的时间完成报名。由此可见,马拉松俨然成为体育产业中可以产生巨大红利的下一个风口。

“最难”波士顿、伦敦马拉松:以抽签为名,细看赛事商业之实

波士顿马拉松是目前完赛率最高,门槛最高的马拉松比赛,被誉为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之首。而伦敦马拉松是以慈善为主的比赛,只有三分之一名额拿来抽签,中签比例极低,因而成为跑者中最难参加的比赛之一。但是在两大赛事门槛极高的背景下,高门槛其实更易商业化,而这也是线下众多供应商的分销机遇。

马拉松商业收入来源

收入来自三大方面

1、版权的收入:赛事版权归地方政府所有,电视转播并不会付费给版权方。相反如果需要央视直播一场马拉松赛事,需要支出相应费用;

2、B2B的收入,即赛事赞助商收入;

3、门票与周边的衍生品,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收入。

以北京马拉松为例:

国内顶级IP,北京马拉松商业赞助和门票收入占比大致是8:2。按照2015年北马参赛人数3万来计算,每人200元报名费,门票收入能够达到600万元;以此来估算商业赞助的收入,可以达到2400万人民币,2015年北马的总收入大致在3000万元左右。

抽签资格的个中玩法

按马拉松惯例,热门赛事中门票的一部分均为抽签性质,抽签不中,又迫切需要参加的可通过相应渠道获取免抽签资格。免抽签名额是组委会商业开发的途径之一,拿出部分名额投入市场分销。慈善性质名额如伦敦马拉松,申请人以慈善选手的名义参加比赛,前提是完成慈善团体的募款任务,申请费用一般在50到100英镑(500到960元左右)不等,而募款任务的金额通常为2000英镑(19000元)左右。

除慈善这一块,另外就是和旅行社合作分销,结合当地的旅游项目进行打包销售,跑者购买套餐的同时,也间接拥有了参赛资格。

虽然目前办赛本身已成为一大产业,而六大满贯变现能力又是其中佼佼者,但是如何商业运作名额和赞助方,这也是对服务商的一大考题。

对此,42旅CEO苏妍如女士表示:目前42旅便与旅行社合作,在平台上为跑友提供免抽签名额,也主动接洽组委会并推荐有特色和体验好的赛事,如新加坡日落马拉松,去年国内总计输出1000多人,500人参赛便是通过42旅完成。

“最快”柏林马拉松:更快输出,占领跑步旅游市场高地

柏林马拉松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赛道,世界前十大好成绩,未来也将继续捍卫“最快马拉松”荣耀。对比跑步旅游市场,即意味着快速借力马拉松产业,促进旅游业多元发展,国内跑步+旅游团队更要加紧抢占资源高地。

体育旅游体量空前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体育旅游产业是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超过旅游产业4%-5%的速度。预计2020年全球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以此次刚结束的巴西奥运会为例,当地旅游部门预计将吸引至少38万外国游客,且旅游收入较2014年世界杯增加60%以上,奥运期间巴西游人均消费更是高达72145元。

今年是全球体育赛事大年,众多国际体育赛事不仅吸引跑步爱好者与出境旅游观光客的目光,同时也将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创业者们,加速度跑起来!

在跑步旅游企业中,以42旅为例:

团队属性

42旅创始人团队中大多都是跑者,几个创始人却拥有较强的传播和创意行业的背景,本着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跑步的乐趣,向更多跑者传递跑步旅行方式的初衷,通过UI设计和文案风格把更有趣、更有探索精神、让生活更美好的跑步旅行文化传递给大众跑者。倡导快乐跑步,名次是次要的,让多人参与跑步旅行,去做有意思的事情才更有意义。

产品属性

产品:一是42旅提供设计基础套餐和服务,传统旅行服务需求交由供应商负责,同时与各大在线平台是互通的竞合关系;二是专注比赛前后跑者需求。

创意:实体+心愿单。每年制作实体马拉松日历,赠送给订单客户,另外年底根据明年赛事发动线上心愿单活动,逐渐培养潜在可发展客户。

供应链两端

用户端:与悦跑圈形成深度战略合作,借助其巨大客流入口,依靠自有的标准产品截留获取目标客户,同时42旅也在其余第三方平台分销。

上游资源段:与法国户外旅行品牌户玩仕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各自的全球优势资源,打造一系列结合跑步与户外旅行文化、重视体验与户外探索的跑步旅行产品,并借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共同传播与普及健康的旅行观念。

据了解,今年42旅将有12条马拉松线路推出,通过标准化与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跑者需求。

“最优”芝加哥马拉松:跑者口碑与赛事服务决胜未来延续力

芝加哥马拉松以优越的环形跑道、人文的赛事管理,以及对普通选手的周到照顾,重新建立了世界马拉松中的地位。因为马拉松归根结底是体育服务业,服务是贯彻一切的根本。

高速发展下体育服务现状

跑步+旅游,除参与赛事的基础部分外,旅游服务更值得深入。用户在国内外参与活动赛事的同时,能够体验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是决策关键。目前跑步+旅游服务商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消费者对初级的容忍度较高但伴随着体育消费能力的升级,相应的价值期待也会抬高,尤其是参赛人数与接待服务能力的两者关系的权衡。

一方面,当地资源服务商如芝加哥、日本等旅行社,提供的周到服务让从未有过国外参赛经验的跑步新手们坚定参赛信心。其具体服务包括代办报名、路线勘察、邀请专业教练讲解跑步技巧、赛前餐饮准备、起始点接送、专用帐篷休息、代领完跑证书等。

另一方面,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缺乏监制手段,造成一定程度上服务的缺失。以个别赛事为例,主办方在缴纳保险、补给物资、安全救援措施方面严重缺失,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建立长效监督与应急体系

为此,执惠希望越多企业关注跑者服务和安全层次:

1、评估主办方,以保证金或担保抵押等多途径。提供相应资质同时,透明告知消费者,为跑友提供跑前保障。

2、应急机制,遇到人力不可控情况下,及时保障跑者权益,退款同时组织有效救援。

3、搭建评价体系,使得每个在线主办方,承办赛事方均有评价可循,帮助跑者做决策。

“最多”纽约马拉松:年末狂欢,看未来产品与市场格局

纽约马拉松是参赛人数最多,也是每年最后一场大满贯收官赛事,更像一场世界马拉松年度大趴。“体育+”产业投资、并购高潮迭起,再细分到城市跑步运动中,“马拉松+”也已纷纷圈地抢占市场。

马拉松+城市旅游

单一的赛事绝不可能将体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马拉松赛事和旅游结合,目前看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佳途径,这也是政府与企业的共通点。

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来看,单一型、孤岛型景点景区向联动型、扩散级景区过渡,而马拉松则刚好是维系这个变化的纽带。以外来跑者为例,前后三天的准备时间,平均个人消费在1000元左右,如果是1万人的赛事,产生的旅游消费将达到1000万。

42旅产品布局之一:跑步参赛旅行:报名当地的马拉松赛或者其他有趣跑步赛事,深入当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并以奖牌作为旅行最特别的纪念。

马拉松+线下培训

体育旅游培训作为蓝海市场,未来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体育服务领域的崛起起源于体育消费从产品主导型向着需求主导型转变,市场对于技能培训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以马拉松为例,业余或者职业,但凡要提升跑步技术,必须同时增加相关的医疗、健康、自我诊断等技能,这便需要到专业机构去接受培训。

据了解,目前国内马拉松培训机构都是以提速为目标,且场景是割裂的。因不科学训练方法容易增加伤痛机会等问题,因此最好的马拉松培训一定是在实践,发生在户外

42旅产品布局之二:跑步训练旅行,配备专业教练,跑者在旅行途中,更能体验系统训练,获科学的训练知识,结识跑友,交流心得。

马拉松+旅游+低频体育项目

这一层面有三点明显变化。跑步不仅是官方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更是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当地俱乐部的合作;旅游场景不在是城市,而是可以是乡村、海岛;低频体育项目不再难以介入,由高频的跑步拉动低频如冲浪、登山、滑雪等项目。

42旅产品布局之三:跑步休闲旅行,对于业余跑者来说,跑步不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是改变对地理空间距离的感受,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方式,充分挖掘区域体育旅游的旅游产品与提升服务质量。

执惠认为,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参赛旅游产品还未能充分满足跑者需求,旅游供给仍然存在短缺,尤其是户外领域有特色的深度游产品十分匮乏。因此跑步旅游热度将会是一个中长期的概念,与全民健身战略紧密联系,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势必大有可为。

*本文作者:周起屹,个人微信:zj-Parker,执惠驻上海负责人,欢迎关注交流。

大家好!

执惠主办的厦门私享会9月19日正式进入厦门,私享会的主题为:旅游的跨界与融合。届时,欣欣旅游联合创始人兼CEO赖润星,芝麻游董事长兼CEO林绍青,全球精品酒店联盟CEO傅玉明,左驭资本创始人兼CEO胡伟东,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等嘉宾将做精彩分享,欢迎各位同仁到场交流!

报名网址:点击链接http://www.tripvivid.com/activities/3即可报名,欢迎来电垂询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