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黄车获得了5轮融资,在最近的C1、C2轮融中,巨头滴滴、小米赫然在列资方名单。在获得1.3亿美元之后,ofo要走向何方?
融资用途
1.扩张资金需求
首先扩张意味着共享单车数量的急剧增加。ofo共享单车上线13个月,覆盖200个校园,已有7.35万辆单车,拥有180万用户,每日提供超过50万次出行服务。据悉,ofo10月11日在上海和北京的核心功能区开始试点城市运营,这意味着ofo提供的单车需大幅、快速的增长以适应开拓后的市场需求。此外,ofo CEO戴威表示,ofo会投入更多的车辆来提供服务,实现高密度投放。这可能意味着ofo不仅要开拓城市市场,还要增加校园原有车辆,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基础。
其次市场的扩张也带来了团队扩张的需要。市场的开拓、技术的升级都对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的注入为ofo团队的扩大提供了基础。
而伴随着城市运营的出现,ofo的共享单车类型比重也可能发生变化。共享平台的车辆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校园回收大量废弃自行车,并接受学生捐赠;二是平台自行购买,经过改装机械锁、号码牌、涂装黄色后投放使用。据了解,此前ofo自行购买的单车占比达90%,合理推测,这次在北京和上海的试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会再次提高自购单车比例。换言之,尽管ofo仍旧保留从学生群体收车的渠道,“ofo共享单车”之中,共享的成份不得不降低。
另一方面,ofo要在北京和上海扩张的话,必须在短时间内投放大量的可用单车才能保证用户的使用和体验,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回收大量的废弃自行车并予以改装投放使用,对ofo来说是个挑战。
单车设计较为简单,价格也较低。从这个层面来讲,除了扩张本身的资金消耗外,单车类型比重的改变可能会提高扩张成本。
2.技术与服务升级资金需求
ofo于10月9日晚间宣布,将进入“ofo 3.0”时代,ofo旗下单车将迎来一次较大的硬件升级,涉及车轮、车胎、车座等各个层面;同时,押金时效、保险服务也将迎来一次升级。
此次小米除了资本的投入外,还会在硬件方面尤其是智能硬件与供应链端上为ofo提供支持,ofo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米的硬件技术优势可弥补ofo本身硬件的薄弱,这也印证了之前的推测:ofo要提升车辆的硬件性能。
硬件的升级一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单车的维修率,但无论如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都导致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的上升。
下一步,ofo很有可能依靠提高规模的方法来迅速获客。然而,与汽车不同,单车出行要面临其特殊性。有媒体指出,在世界各地,自行车的高维修率都令想在出行领域有所建树的企业头疼,维修率拉高成本,甚至一定程度上,这成为无法解决的壁垒。
3.获客资金需求
除了在流量上合作外,ofo在获客方式上亦可能会受到滴滴影响,在资本充裕的条件下重走滴滴的烧钱之路。
根据ofo官方介绍,ofo目前的收费标准为,城市用户每小时1元,校园师生用户每小时0.5元,其竞争对手摩拜的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1元。目前来看,ofo存在着一定的价格优势,未来为了加速扩张和抢占市场很可能会扩大这种优势。
ofo面临的挑战
1. 想要“走出校园”还需应对政策壁垒
此前,摩拜自评“始终是一件用户+政府一起支持的项目”,这为ofo提了一个醒,要想在城市运营,还需迈过政府这关。共享单车会占用部分公共资源,如何大范围的获得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支持和认可,并且如何保证不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对ofo的城市市场开拓来说都是不得不迎接的挑战。
2.多方进入者恐加剧竞争
除了摩拜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外,在最后一公里出行上逐渐出现了更多的进入者,例如小鸣单车2016年9月27日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融资,10月8日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A轮融资,创始人金超慧表示会布局在城市中心等核心区域,这与ofo目前的布局如出一辙;2016年7月成立的优拜单车也获得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这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之战能否在3个月内结束战争还需打个大大的问号。
3.城市之路并非坦途
ofo创始人戴威认为,城市内的出行也是相对封闭的,只是放大版的校园。但是从市场开拓的角度来看,城市内的出行却不仅仅是放大版的校园。首先在用户的偏好上,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存在着差异性,其次在品牌认同上,前有摩拜卷起的“橙色风暴”,后有新秀追击者,如何获取客户芳心还需另外谋划;再次在地域规划上,校园环境相对更单一,面对城市环境来说,怎么应对环境的变化还需思量。ofo 要成功进入城市市场,赢得大众青睐,需要从策略和手段上进行突破和转变,如果仍以开拓校园的思维很可能在征战途中难以顺利。
4.维修成本待控制
从商业角度来看,要想盈利除了要获得足够的市场外,还需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空间。据悉,在校园内ofo 单车受到了较严重的人为损害,同时加之正常的维修,使得ofo 的整体维修费用高昂,不过进入“ofo 3.0”时代会进行硬件的全面升级,但是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还有待关注。
*本文作者:执惠记者柳琛琛(个人微信:Alex-chenchen),分析师王惠(个人微信:wanghui-zhi),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