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欲借壳中体产业上市? 体育产业大变局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前瞻网 2016-11-16
根据11月13日中体产业发布的公告,第一大股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拟通过协议转让持有的中体产业全部股份。第一大股东易主本来已是大事;但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是,究竟是谁能够有实力成为这中国体育产业第一股的新东家。

中体产业11月14号的停牌让公众对王健林的下一个“小目标”有了猜想。根据11月13日中体产业发布的公告,第一大股东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拟通过协议转让持有的中体产业全部股份。第一大股东易主本来已是大事;但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是,究竟是谁能够有实力成为这中国体育产业第一股的新东家。

王健林已成国际体育组织会场的常客(图为FIFA)

根据中体产业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所公布的数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持有股份为22.073%,持股数量为1.86亿股,按停牌前的收盘价20.19元一股来计算,总价值为37.55亿元。纵观体育产业中可能的“局内人”,万达似乎是具有匹配的资金实力、也最有运营能力、有最具收购动机的公司。

万达在文化、体育方向上持续发力已经有目共睹,于2015年11月正式成立万达体育,又在2016年相继与与国际足联(FIFA) 与国际篮联(FIBA)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果此次能通过中体产业借壳上市,万达在国内体育产业中的实力将再上一个台阶,国内体育产业格局将会随之发生重大调整。

万达和乐视频繁出手体育产业(乐视体育A轮融资由万达领投)

从一般逻辑来说,卖出股份往往意味着卖方认为该股票价格已存在高估,而买入行为的动机则在于认为该股价正处洼地。体育总局基金中心的“出手”以及万达的可能“入手”的逻辑冲突之间,相差的正是运营能力。

在中体产业现有的运营模式下,盈利能力的确不容乐观。尽管中体产业也试图搭上房地产的东风,提高营业收入,但从2014年开始的去库存周期似乎使得这一计划并不能完全奏效,个别城市的中体广场甚至沦为烂尾楼。财务数据则更加直观地展现了这一点:在2010年,中体产业仅房地产收入就达到了11.47亿元;但到了2015年,中体产业全年收入却只有8.51亿元。收入下滑幅度之大令人忧心。

万达积极介入体育产业新模式

而如果万达入手进行经营,局面将大不相同。中体产业目前的主营业务以地产业务+体育设施、比赛为主。而万达的生态圈里,运作商业地产恰恰是其强项;在体育比赛方面,王健林也正在着手重点发展所谓的“A端”和“B端”,也就是国际性的赛事组织,以及代理转播权和营销权的组织。这都使得万达有能力提高中体产业的变现能力。

万达丰富的生态场景也会增加中体产业的盈利机会。万达在旅游地产上的布局将通过体育旅游的方式帮助中体产业在专业赛事的周边活动(比如嘉年华、训练营、庆功宴、公益等)上创造更多的衍生价值。这类资源协同整合所带来的回报,是基金中心这类具有政策性的财务投资者所难以造就的。

关注度较高的体育赛事作为优质IP有巨大衍生价值

之所以认为万达将是买家,原因还在于万达商业从H股市场退市后,正在谋求上市。此前的私有化项目书中声明,万达商业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如果未能达成此目标,万达集团以每年12%的单利向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本文转载自前瞻网。


【号外】由执惠主办的《2016中国旅游大消费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将于12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2017产业风向标,聚焦休闲度假,文旅及“旅游+N”模式;旅游大消费七巨头首聚,覆盖旅游大消费全产业链;旅业年度盛会,执惠诚邀您的参与、见证。了解详情及报名请点击链接:我要报名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