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文旅弄潮者众,起落之间文旅业已渐成新格局。格局之中,新的力量正在崛起,雪松文旅集团是为其中之一。
作为新“闯入者”,雪松文旅在快速而全面的布局后,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打法或逻辑,一举成为文旅行业的改写者,受到业界瞩目。在接受执惠专访时,雪松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段冬东表示,雪松文旅变革文旅行业的传统“卖货”逻辑为以需求为导向的用户逻辑,把文旅项目视作平台化、场景化的运营载体,用内容、体验去满足新兴消费者的新需求,并通过内生式发展自主打造精品项目的方式,加外延式发展收并购方式“两条腿”走路,在2019年进行文旅行业深耕。
段冬东预测,未来文旅将拥抱更广泛的康养、文化、教育和体育等业态,雪松文旅将进一步在以上领域重点布局,全方位满足用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一、布局美好新生活业态
执惠:雪松文旅目前投资了多少个项目?
段冬东:雪松文旅发展非常快速,已经在云南、山东、浙江、陕西、四川、贵州等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完成十多个项目的布局。
其中既有对原有产权清晰项目的收购,也有我们自己拿地、规划设计和打造的新项目,具体方式因项目而异。项目的前期策划都是在了解用户需求,产业上下游充分沟通,以及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消费者的了解等综合因素下决策的。比如明年的落地项目中可能会重点放在康养、文化、教育和体育等这些大而新的“广义文旅”生活业态里面。
执惠:雪松文旅布局康养、文化、教育和体育等业态,是出于什么考虑?
段冬东:这是发展的大趋势。这个趋势有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从国家目前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用消费拉动内需肯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康养、文化、教育和体育等业态,将会有爆发性增长周期。
第二、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现在的主流消费者已经后移到90后、95后甚至00后,这些新兴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介入新兴消费业态来承载,这些业态都是新兴消费业态的主要构成。
执惠:未来几年,在收购或自己打造文旅项目之间,雪松文旅将更侧重哪一方面?
段冬东:我觉得这个不是一概而论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几个判断的标准:一、项目所在地的资源稀缺性;二、项目回报周期对比及风险系数;三、项目建设周期与雪松短中长期的战略部署节奏的契合度。总体来说会“两条腿”走路,综合来考虑发展。
二、多个维度提升运营能力
执惠:提升文旅项目运营能力,雪松文旅是怎样做的?
段冬东:运营能力方面我们有多个组成部分。
第一是流量运营(流量端)。项目的用户从哪来、获客怎么解决?我们做了比较深刻的布局,目前收购了13家旅行社,都是国内有实力的组团社或地接社;同时我们搭建了超过2000家旅游企业的松旅网B2B线上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的系统方式拓展流量,保障传统形态的游客流量。此外,我们和携程、飞猪、途牛、同程和马蜂窝等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战略合作,覆盖移动互联网新兴消费群体的流量渠道。通过大数据及数据运营实现线下流量和业态流量转化为用户数据,并通过数据运营进行用户价值周期管理。
第二是项目内容端。一,我们对文化知名IP进行孵化、引进或者并购;二,我们搭建平台和场景,用拓展的方式来进行内容和资源合作;三,用户体验管理,通过完善的服务和监察体系,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超出预期的体验。
在内容端,最核心的优势资源我们会自己培养,此外我们会用外延的方式比如资本化或者投拓的方式来进行,从而缩短我们的整个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第三,是关键的组织效率能力。在流量和内容以外,我们通过内部的组织架构、流程体系以及管理方式来达到保障效率的能力。
第四,通过以上三点形成壁垒之后,将在行业内赋能,做轻资产输出,迅速形成模化。
执惠:大家一直说优质的文旅内容包括优质IP比较欠缺,雪松文旅在通过内在力量或借助外力研发打造内容方面,是否存在一些困扰或困难?
段冬东:我觉得现在内容或IP实际上不缺,困扰在于用什么样的平台和场景进行应用和IP表达,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消费者来变现内容,或者让内容发挥该有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怎么利用内容或IP,通过平台化、场景化的方式“翻译”成用户能够认知、满足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买单的新型内容。文旅行业原来的发展大多采取“卖货”的逻辑,即把内容或IP买进来,打造成一个产品或业态通过渠道销售给消费者。
雪松文旅的做法不一样,我们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与用户的大数据和用户画像为工具,反向地来装载内容,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个逻辑就变成了满足需求的逻辑。那么我们想,文旅项目未来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非常好的这样迭代的过程。这样来说,它的内容和体验就会超过传统意义上的文旅。
执惠:您刚刚提到平台化、场景化的逻辑,雪松文旅对此具体是怎么理解和落地实施的?
段冬东:我举个例子,比如传统的实景演艺,一般是通过传统故事或文化提炼打造一个驻场秀,再通过营销卖出去,但我们的演艺完全不一样, 我们的剧院会用“三驾马车”的形式来做。
第一架“马车”叫驻场秀。这种驻场秀可以灵活多变并且有多场的场景秀,比如丽江大研花巷打造《遇见·丽江》马帮前传,与商业体相结合的全场景浸入式演出;
第二、剧院会变成外延演出的平台。我们会根据不同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不同需要,引进多样化的演出内容,包括演艺、演唱会、魔术秀、亲子秀等;
第三、剧院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新产品发布地或企业MICE活动的定制化场地。
总结来说,就是剧院成为一个平台,用不同的场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不同需要。
三、打造全产业链的内核之力
执惠:对于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您觉得雪松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考验在哪里?
段冬东:在雪松控股集团的几大核心板块形成的“水密舱”模式背后承载了很多线下场景和用户,这些和大文旅在场景打造、用户或业态协同等方面天然形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在内部互相赋能,形成雪松的产业逻辑。
雪松文旅未来能做成全产业链,主要依据以下几点:第一是雪松“水密舱”模式的运营基础;第二是各产业间的复杂协同;第三是敢于创新思想上的碰撞,把互联网思维和实业思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复合型的整合和维度提升,未来的人才、组织架构和体系会按照这一思想来重构文旅行业产业价值。
执惠:对2019年的文旅产业发展走向,您怎么看?
段冬东:一个关键词应该是“变革”,2019年是变革之年。明年肯定有新的业态发展出来,这也是产业自我升级的过程。
执惠:这个变革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段冬东:我觉得第一是文旅生态再造,第二是对回报方式或回报周期的测算方式,第三是对于核心能力的定义,第四是对于人才的定义。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打造新的业态,我觉得以资源或项目为导向的营销方式,将变成满足用户美好生活需求的方式,这是大家应该着重思考的。
12月18日,2018中国文旅大消费年度峰会暨第三届“龙雀奖”颁奖盛典将在上海盛大举办。届时,雪松文旅将深度剖析企业进阶之道。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