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日,《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发布,《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没有提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但却涉及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诸多内容,总体看,对于“三农”工作的相关意见,更精准、更扎实、更明确。
1. 农产品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精深加工,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两区”安排;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
实施奶业振兴行动;
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
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
2. 乡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支持发展小微企业;
强调“土字号、乡字号”,如食用菌、杂粮杂豆、中药材、特色养殖和花卉苗木;
中西部地区独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
对城乡居民开展生活性服务,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服务养老等农村第三产业。
3. 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路: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
电: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水: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
房: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网: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
物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点。
4. 乡村金融
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
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5. 土地政策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守的底线;
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政府将不再是唯一的非农建设用地供应者;
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
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方便抵押贷款;
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土地资源;
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权益更完善;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农民变股民有分红;
6. 信息化与互联网+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加快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7. 乡村教育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8. 脱贫攻坚
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9. 人居环境
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
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旅思马记”(ID:lvsimaji),原标题:《独家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机遇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