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3月31日,由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执惠承办的“2020中国文旅大消费线上峰会暨常熟文旅发展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聚焦常熟文旅发展,以“春暖新消费、百花新生态”为主题,下设3大板块,5个细分领域,定向邀请了百余家机构,从“新消费、新产品、新渠道、新营销、新目的地”五大角度,以全新视角,再析常熟市的文旅融合、跨界创新,深剖疫后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趋势。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白长虹在直播现场带来《“疫情后时代”文旅业发展走向研判》主题分享。
白长虹认为,小规模出行、个性化定制、私人度假式旅游、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医疗、旅游+文化、旅游+养生都将成为新的旅游市场热点。
白长虹表示,未来政府可以充分发挥旅游电商平台、新媒体网络和自媒体在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宣传中的作用,深化地方政府与各个平台在活动策划、内容创造、品牌设计、舆情反馈等方面的合作,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推广,加快跨平台旅游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在白长虹看来,“云旅游”不是禁足替代实体消费,而是实体消费的预热和延伸,使旅游目的地或者新产品业态旅游者发现的过程,通过这些环节丰富消费过程和内容,同时借助于“云旅游”抢占游客心智,积累旅游目的地场景资产。
以下为白长虹分享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执惠略做删减)
大家好,我谈三个看法,一是疫情后受到重创的文旅产业是否会通过补偿性或者报复性消费快速复苏。二是文旅在疫情后的新趋势、新变化和新机会;三是政府应对文旅业复苏的建议和做法。
疫情刚开始不久大家都在关心它的影响,一些文旅人士有比较乐观的判断,说如果时间不那么长,文旅业会通过无法泯灭的文旅消费,获得一种补偿性和报复性的消费力量,从而得到快速回暖。现在从全行业来看应该很不乐观,地区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区别。虽然现在大家在讨论疫情之后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目前还都在疫情之中,即便在中国我们也没有达到解除整体疫情的局面。
全球来看,疫情还在蔓延,而且这种蔓延使国际贸易和投资严重受阻,已经出现金融动荡,大量的学者和行业专家在判断全球将迎来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国家在28号也颁布了新的入境政策,停止外籍人士入境,大规模缩减航班,基本上接近“封国”,这样入境游、出境游基本停摆,影响持续多久现在还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
我们国家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防止疫情的境外输入,同时国内已经复工复学或者是大部分都在复工,一些地方在复学,特别是湖北解禁,而这两个因素带给民众实际上还是带来非常大的一种安全的“忧虑感”。这个“忧虑感”到底多长时间能够消除,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和观察。由于疫情长时间的影响,全球和国内都已经出现了企业降薪、失业等等不利现象,这些现象会抑制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消费。
常熟有优势的研学旅游大概率也会缩水。以中小学生为核心的亲子游市场今年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从全行业来看,春节、冬季旅游以及即将到来的清明,旅游消费基本泡汤了没有办法恢复。停摆时间太长,一长连锁反应接踵而至。首先旅行社顶不住,截至25日有统计说已经有12000多家旅行社注销了。OTA、民宿、景区、演艺、餐饮、客运等行业纷纷告急。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影响下,无论是从行业全局还是人们消费需求角度,全行业很难看到有报复性的或者说补偿性的需求摆在眼前,因此我们对这个行业复苏的整体判断要更冷静,需要有客观冷静的认识,以及长远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都有信心,从长远来讲,文旅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同时也有一些新需求,新变化和趋势助力文旅的产业复苏,也给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一些机会。
首先,经历这次疫情后,国人会更加注重健康,以健康生活、健康出行为特征的健康旅游需求和相应的消费方式会带来新的增长。比如,景区需要超越比较单一的观光休闲功能,要朝着文化感知、康体健身、教育科普、养身养心为一体的复合多元的新方向发展。
其次、情感消费、圈层小众、年轻代自创自嗨成为我国旅游消费新特,自驾车旅游、俱乐部游、背包游、网络拼团游会更加盛行。也就是说,小规模出行、个性化定制、私人度假式旅游、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医疗、旅游+文化、旅游+养生都将成为新的旅游市场热点。
第三,未来的旅游会更加强调“体验品质”,强调高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智能化服务。专项旅游和新型旅游业态借助于智能技术,加之旅游运行方式的更新,对旅游服务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先行探索的一些行业地区就会形成这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更冷静、更理性来看待行业整体的复苏。在把握新机会、新趋势、新消费,新的智能服务的追求上,会造成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可能会有差别化的复苏情景。
总而言之,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业和政府都在努力,关于政府在文旅业复苏要做的事情我这里有5个方面建议
第一、在全新的形势下,加强跨平台旅游市场宣传推广的合作。从大的情况来看,我们需要调整传统宣传推广模式的比重,将宣传渠道的重心从线下转到线上。这一段时间腾讯、抖音、快手、马蜂窝、同程、景域等等企业都做出一些创新,有的抓住了机会,有的在受到创伤后纷纷转型。未来政府可以充分发挥旅游电商平台、新媒体网络和自媒体在国内旅游市场复苏宣传中的作用,深化地方政府与各个平台在活动策划、内容创造、品牌设计、舆情反馈等方面的合作,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推广,加快跨平台旅游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大数据和数据决策支撑下的旅游市场推广复苏。
第二、进一步完善云旅游相关产品和配套服务。这个话题最近讨论比较多,“云旅游”不是禁足替代实体消费,而是实体消费的预热和延伸,使旅游目的地或者新产品业态旅游者发现的过程,“种草”的过程,分享的过程,通过这些环节丰富消费过程和内容,同时借助于“云旅游”抢占游客心智,积累旅游目的地场景资产。今天的旅游强调的是对于文化体验“深度化”,常常伴随着场景深化的挖掘展开。“云旅游”可以提供很好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方式,按照系统性、地域性、创新性以及专业性、人性化、智能化的原则配套和完善“云旅游”相关产品与配套服务,加强我们对景区通信信号、线上导视系统等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在新一轮建设中优先推动“云旅游”在实景直播、文化讲解、信息咨询、现场卖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云旅游产品与当地的文化风貌一脉相承,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高度融合,提升地方整体形象及在公众中的认知和影响。
第三、立即启动旅游教育和公益宣传行动。正如其他嘉宾所讲,疫情之下,政府需要对心灵、需认知做一些启发,要很好的发挥旅游宣传推广对旅游的文明出行、健康出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研学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渠道持续推出公益性和教育性的旅游宣传口号、广告。联合教育部门在各个中小学开展旅游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户外课堂与主题教育的活动,结合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推广,扩大旅游志愿组织及公益机构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第四、积极推进“假日宣传工程”。政府可以进一步落实国内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假日制度相关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引导错峰旅游,优化假期出行环境,现在很好的规划,利用好五一,中国旅游日,联动各类旅游企业完善“中国旅游日”等假日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配套政策和供给机制,构建制度性消费引导环境,鼓励各个单位在“中国旅游日”试行一天或半天的休假方案,疫情之下特殊对待,组织短途近郊游,引导假日旅游消费。
第五、推动全民营销,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地方旅游推广宣传与服务协作。去年以来,不少城市“网红城市”宣传实现了政府、业界和旅游消费者互动的故事,年轻一代引导性、自创性、自嗨性的玩法和消费能够很好地带动目的地营销推广。政府应该积极支持自媒体旅游达人、网络用户等民间力量,发挥他们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支持、活动、官方授权等形式调动,提升更多企业和民众参与旅游宣传推广的积极性,加强广大市民礼仪教育,礼仪课堂,全面提升民众旅游形象和素质素养,让人人成为旅游形象创造者和传播者,将推广旅游形象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文化自觉。
在苏州、杭州等城市,国外的日本,特别是在日本福岛核泄露、地震后的恢复过程也是很好经验和借鉴。
可以说,一场疫情使人们对健康变得更为关注,生态化、健康化、和谐化成为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转型的大势所趋,常熟市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常熟刚才市长讲“山湖同城”空气质量优良,有沙家浜,国际湿地公园,虞山尚湖示范区,国家湿地公园,是健康生态之城,常熟生物医药产业发达,有隆力奇、休闲养生小镇等项目,是一座健康产业之城,常熟蒸菜为代表的当地美食,江南芦花湾等民宿,还有尚湖马拉松体育产品都有很好的基础,都标志着常熟是一座健康生活之城,未来可以通过旅游产品创新,打造全季、全时、宜游的旅游城市,通过把握高铁时代契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圈推动市场创新,通过挖掘时代价值,打造新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思考常熟的品牌创新。
这段时间以来,南开大学及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受常熟委托,开展相应规划研究和协同服务,很愿意在整个行业复苏的艰困大背景下,能够通过地区创新、协同的努力为全局开创新路,让常熟能够率先复苏,成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
我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