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新书独家连载(56):观光旅游VS度假旅游

旅游行思录 本文作者:任国才 2020-04-14 10:29:54
一个中国旅游人行走中国考察世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任国才先生的新书《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已在执惠官网独家连载,此文为第五十六篇截止2019年11月底,任国才先生在旅行中考察了国内34个省份、270个地市州、1000个区县市以及国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累了数百篇旅行游记,拍摄了数万张旅行照片的同时,也写作了近百篇旅游专业文章。为纪念到达中国1000个区县市的里程碑,任国才先生将十多年来对旅游行业的思考研究文章精选成册,于是有了《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

全书文章共69篇,一线真实体感、持续研究之果,多点连线成面,其间所思所得可为从业者之参考。此亦是执惠连载之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800美元,观光旅游开始起步,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度假旅游逐渐兴起。

中国旅游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正在验证这个规律。改革开放之后,最先发展的是人境旅游,主要产品形式是观光旅游。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开始兴起,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形式。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观光旅游业开始大发展,旅游业发展大好形势引起各个省市的重点关注,国内已经有二十多个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城市居民,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除了观光旅游发展更加深入以外,多种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旅游形式。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度假旅游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观光旅游相比,度假旅游具有很大的独特的个性。旅游教科书概括旅游是“求新求异”实际上是指观光旅游。从心理学的深度剖析旅游需求,观光旅游追求的是“刺激”,即通过“求新求异”获得刺激,从而获得与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体验,“刺激”越大,体验越深刻,旅游效果越大;而度假旅游的根源就是“刺激”过度,已经影响身心平衡,因此,度假旅游追求的是“放松”,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平衡。

为什么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观光旅游开始兴起,而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度假旅游开始出现?众所周知,旅游发展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人均GDP达到800美元以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条件形成并逐渐成熟,休假制度使闲暇时间有了制度的保障,人们有能力暂时摆脱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通过“求新求异”感受多彩生活的乐趣。人均GDP增加后,旅游条件更加成熟,人们就渴望走得更远,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新、异”的“刺激”,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由于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引领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居民早于农村居民首先在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但高度拥挤嘈杂污染的城市环境和高强度紧张坚持工作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对城市居民过多的“刺激”,“刺激”过度的城市居民急需“放松”。度假旅游就是放松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因此度假旅游应运而生。

正因为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旅游产品、旅游行为、消费特点等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概括而言,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新书简介】

*《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是任国才先生《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的延续。《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是旅行的所见所闻,《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则是旅游的所思所想;《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是轻松的感性游记,《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则是专业的理性文章。《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素材,《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对旅游素材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提炼加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想要预定《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的用户,可点击查看《任在旅途》新书出版赞助方案及预定方案,也可添加任国才先生微信:renguocai。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