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向军:景区承载量30%的影响

门票 本文作者:闫向军 2020-04-15 09:13:16
疫情过后,承载量的30%限额会取消,而门票预约会执行下去,还有许多“常态化”的新的东西也会执行下去。

捋一下时间线。

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印发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件要求“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要有效采取门票预约、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在此之前,部分省市对景区恢复开放都提出实际承载量不能超过核定承载量的50%,而《措施指南》没有明确承载量上限指标,发文机关是资源开发司。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以及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指出:“今天我到西溪湿地去了,那里是预约。预约旅游,现在一律要求在定额的30%,我觉得这些还都是需要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4月4日、5日,由于安徽省市民免门票,造成黄山风景区个别区域游客集聚,这段时间黄山限定承载量是2万人,为景区最大承载量5万人的40%。重点是,之前黄山风景区对外发布:“免票群体无需提前预约门票,直接凭本人有效证件进山”。

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而且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件要求:

“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旅游景区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客户端、景区官网、电话预约等多种渠道,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要做好游客信息登记工作,通过预约或现场领票、购票游览的游客都应提供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有关身份信息应依法依规使用、避免泄露。旅行社和旅游客运经营者要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指南要求,适当控制旅游车辆载客量。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发挥本地“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的作用,并采取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新技术手段,推动智慧旅游,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到旅游景区流量管理关口前置,严控客流。”

不多解释了。

只此一“疫”,旅游业回不到过去了,回不到过去的方式、模式、结构以及思维了。

先说说近的黄金周。

强烈建议在2020年五一黄金周出游,这是中国第一个基本实现“预约旅游”的黄金周,旅游者要在出游之前预订车票机票、预订酒店客房,尤其是要预约景区门票。在刚性的30%限额以及分时游览的要求下,还有特殊时期污染少环境好;景区“闭关”后山清水秀,设施设备良好;客流适中服务优良等等,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旅游质量最好的黄金周。

在“暂不恢复跨省旅游”和“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的前提下,旅游业界对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应该有谨慎的态度,还要考虑旅游旺季——暑假的缩短因素,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全面恢复时点应该冷静判断。

旅行社在组织五一旅游产品时,应尽早按照要求预约门票,这一次可是要求所有旅游景区,无论是不是A级。拉大网,成为更多景区的门票预约渠道,报团取暖也是救命稻草,一位淄博市民到潍坊杨家埠景区游览,可能想不到上OTA预订门票,而上附近一家旅行社微店预约。旅行社可以重点考虑乡村旅游产品,没有门票预约限制,间距大,生态健康,可以身心调养。

景区应该抓紧建设和调试预约系统,制定分流预案(参看以前文章)。注意预约流量的对外发布,在景区门前戳一块电子显示装置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媒体尤其是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网络渠道(官网、微信号等)发布出去,才能起到预告和分流作用。不排除与无预约游客发生纠纷而引发舆情,应事先制定预案。在限定流量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景区二次消费项目,大力提高人均消费,要开门守规矩还要赚钱。相关旅游营销公司和景区二消公司应该是个市场窗口。

毋容置疑,对于景区信息化公司来说是百年不遇的良机,错过了可能会错过整个市场。

对于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而言,开放式景区是个麻烦事,比如本来免票的上海外滩、济南大明湖景区等,放开不管可就顶上了“雷子”,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向是对开放式景区进行封闭式管理,难度也不小。还有一个考虑的问题是景区流量宣传发布,可能出现的场景是:一群无预约游客扎堆在景区门口,吵吵着要进去,理由是“大老远的,来都来了”。可以建设目的地景区预约流量实时发布系统,多渠道发布景区今天、明天以及以后的门票预约数量,当然,仅仅是景区大门视频直播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五一黄金周,乡村旅游可能是个热点,景区限流对乡村旅游有分流作用,周边游特征明显,游览空间大,乡村旅游业者可以有所准备,广泛联系本省本地旅行社和媒体,提前吆喝吆喝。

旅游电商平台们考虑的肯定是景区门票预订渠道,捂住自家的后院(渠道),还要盯住别人家的后院(渠道),同时防着这个场子的闯入者刨的“沟”,因为这里面也能“翻船”。OTA和大中旅行社一样,没怎么干过周边游本省游,不熟加上轻视就容易犯错误。一个小建议,在黄金周前OTA大头直播带货活动里,应该加一句:本款旅游产品中景区门票已预约,耶!当然,卖出去的组合产品回头也要预约。

再说说远的黄金周。

也许这是一个时代契机。自从有了公共假期,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就如影随形,业界学界一直热闹到现在,琢磨各种解决方案和招数:比如推行带薪假期;比如试水2.5天大周末;比如大小黄金周长了短,短了长,少了多,多了少等等。如果换个思路,通过普遍的“预约旅游”,尤其是旅游散客实现旅游要素产品的全面预约化,就可以对目的地客流的流向流量进行调节,大体实现黄金周旅游市场供给需求的平衡。

未来的一个场景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之后,要查询景区预约流量数据,订票订房还要订门票。订不上高铁票,可以开车;订不上客房,可以露营住帐篷;可是如果预约不到景区门票,要么逛大街,要么到“远方的田野”,要么调整目的地。2020年五一黄金周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观察研究的机会。

疫情过后,承载量的30%限额会取消,而门票预约会执行下去,还有许多“常态化”的新的东西也会执行下去。

往大了说,“这也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

只此一“疫”,旅游业刻骨铭心。

一丝安慰,回不到过去,意味着成长,尽管是痛苦中成长。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韦陀一杵”(ID:cn12301),作者:闫向军,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执惠专家作者,原标题:《我们回不到过去了——风起青萍言谈之九十四》。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