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今天是高考首日,苏城的考生父母除了给孩子加油鼓劲之外,他们自己也没闲着——为了表达最美好的祝愿,“旗袍”“马褂”纷纷登场,“粽子”“糕点”一样不少。“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举高中”更成了当天的热门词汇。与此同时,文化创意策划人王猛也正忙着策划苏州的状元文化节,在他看来,利用高考这一特殊节点,创新高考文创产品,为其注入苏州特色本土文化,高考文创市场前景广阔。文创“蹭”热点,到底能否撬动“高考经济”这块市场“大蛋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四门考试准备四色旗袍 家长焦虑催生“高考经济”
高考前夕,最紧张的往往不是考生,而是考生的父母。
在姑苏区翠园社区,考生家长徐建中在上周末刚刚为孩子的母亲买好了四种颜色的四套旗袍,他自己也是准备了一件马褂,他和妻子的这番“装备”寄寓着对孩子“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期望。徐建中为妻子准备的旗袍有四种颜色,分别是红、绿、灰、黄。在他看来,这的确略显得迷信,但是“宁可信其有”,他说:“红色意味着‘开门红’,接下来换绿色,代表‘一路绿灯’;最后穿灰色和黄色,寓意‘辉煌’。”
徐建中的妻子说,高考是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这样的一番讲究既能够讨口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这番仪式感。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而针对这样的情况,姑苏区苏锦街道新天地家园北社区还专门邀请了心理咨询师闫茹为考生家长举办心理辅导课。闫茹告诉记者,家长忙着采购、讨口彩”,无可厚非,“是家长对于孩子殷切期望的体现,也是家长内心焦虑的直接反映。适当“的焦虑反应可以激发潜能,有助于应对挑战。”闫茹说,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瞄准这块市场。”
印上“一举高中”就火 市场里高考产品热销
与此相呼应,苏州市礼品城——国内最大的旗袍专业批发市场,迎来了传统淡季里的销售小高峰。
“6-7月本是旗袍市场的常规淡季,但最近我们的日销量已赶上3、4月旺季时的日销水平。”简丽美旗袍店老板冯言君告诉记者,“最近店内的旗袍销量增加了3成左右,这些增长部分几乎都是来自高考家庭。”
除了旗袍,文具类商品的销售更是火爆。记者在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看到,这里的每家文具用品店都专门设立了“考试专区”,所有和高考有关的文具都被放置在了突出位置。在这个区域,文具除了有“锦绣前程”“金榜题名”等传统的吉祥话语,也有“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样的“潮鲜语”。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哪怕一块普通的橡皮,只要印上“一举高中”,就会销售一空。在晨光文具用品苏州总代店,店长介绍,为了满足家长们的心愿,厂家还特意去往山东曲阜孔庙,开发出“孔庙祈福”系列套装,这个套装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最近高考相关文具销售量比平常增加了3-4成。其中,卖得最火的是一款配有“金榜题名时”文字的状元头像考试用品套装,这个套装内有涂卡笔、中性笔、橡皮、套尺等考试必备用品,“家长们都希望为学生考个好成绩讨个口彩。”
蛋糕要做好 需要更多文化内涵
高考经济商机不少,而王猛则盯住了高考文创产品的创新,王猛说,苏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独特的状元文化和饮食文化。王猛说,“古时人们上京赶考或者出兵打仗时,都有吃定胜糕的习惯,以期望取得功名、旗开得胜。”而现在,他与老字号采芝斋合作,制作了糕点、粽子糖礼盒,两种食品谐音‘高中’,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王猛告诉记者,据他这几年的观察,高考前,往往家长比考生更为紧张,因此,家长会通过购买旗袍、马褂等寄寓吉祥的产品来进行心理暗示。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更看重高考相关产品,而非形式上的祈福。“说实话,考生比家长更为务实,除了认真学习,他们还会选择好看好用的文具,以及一些周边产品,譬如我们和邮政一起推出的一款‘金榜题名’手机贴,则更受学生喜欢。”王猛说。
对此,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认为,高考文创并非只是制作完全依顺着家长和考生,制作“讨口彩”的小标语。在蒋菡看来,一些公司如果能够将更多的文化内涵承载到产品中,那么这块“蛋糕”肯定会更大更好,她说:“高考作为全国性的热点事件,相关文创公司‘蹭经济’的同时也能带动本土文化的发展。但是,文创产品是需要能够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如果我们能够深挖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结合当下的热点,那么我们产品才能赢得更多市场关注。”
*本文来源:姑苏晚报,作者:李渊,原标题:《文创蹭热点能否撬动高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