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近日,飞猪宣布推出机票盲盒,消费者可以66元的价格购买盲盒,获得一张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30天内随机日期的国内单程机票。而同程、去哪儿、携程也于近期陆续推出机票盲盒、火车盲盒。
此前,同程在清明假期发起的机票盲盒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万用户参与抢购,登上微博热搜,相关的抖音、小红书话题量突破1亿。临近五一,各家盲盒的推出,更为“史上最热五一黄金周”添足了火力。
然而,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否成行,取决于住宿、目的地体验、往返交通等多重因素,盲盒提供了一张单程票,日期、目的地、航次(车次)皆为随机,最终使用率还得打个问号。火爆背后,盲盒是短期营销噱头还是会成为长期促销手段?其推出能为复苏中的航空业、旅游业带来多大效果?
扎堆推出的盲盒
疫情解封后的第二个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各项数据显示,受假期加长影响,“五一”长假国内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爆发。同程旅行报告指出,假期民航、铁路及公路客运出行客流规模预计将达到2.5亿人次左右,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需求上涨也带动了票价走高。从携程公布的预订情况来看,热门旅游城市的“五一”火车票一经发售,便瞬间“秒光”。“五一”机票经济舱平均票价为1021元,超过2019年同期均价。据去哪儿公布的数据,北京-成都登顶五一最热航线。通过去哪儿平台搜索4月30日出发的北京至成都航线,多个晚上10点左右出发的航班仅剩商务舱。在此背景下,不到百元就能买到的盲盒的价格优势更为突出。
图片来源:去哪儿网
执惠根据公开资料与采访所得,统计了目前各家已经推出的盲盒中,在价格、出行日期、助力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发现,各平台间盲盒的设计颇为相似,只在具体玩法上略有差异。
“盲盒”为何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盲盒产品并非近期才出现。
去年7月,中国联合航空推出“盲盒飞行家”往返航线产品,旅客可在不包含北上广深的44座城市中任意选择始发地,“盲盒飞行家”往返航班为398元,购买成功后,旅客将在每月22日收到目的地确认短信,并在当月23日-次月22日内自由选择日期往返。不过在彼时花费3000元左右就能不限次数飞行的“随心飞”产品夹击下,始发地还不能选择北上广深,这款产品并没有获得太大关注度。
今年2月7日,去哪儿也曾上线99盲盒产品,产品形态与目前火爆的盲盒产品相差不大,但彼时正处于疫情反弹期,就地过年号召下,这款产品的声势也被淹没在抗疫大潮中。
盲盒产品的第一次真正出圈是由同程旅行在清明假期推出的98元“机票盲盒”,除了前述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搜外,同程旅行的微信指数同比上涨超220%。盲盒为何能在此时出圈?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探索:
其一,出行流量的大幅增长。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加上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健康码在全国区域内自由通行等利好消息加持,清明假期迎来了2021年首个跨省游高峰,对交通票的需求大幅增长。
其二,随心飞产品的退出。随着国内民航市场逐渐回暖,“随心飞”为航空公司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低,加上“闹心飞”事件频出,市面上各航司的“随心飞”产品陆续下架,这为“机票盲盒”的出圈提供了契机。
其三,OTA的强供货能力。与单一航司推出的盲盒相比,OTA推出的盲盒不仅具有价格优势,在航线选择上也更为多样。以同程为例,平台内几乎覆盖所有大陆城市的单程票价1000元以内的各家航司的航线都参与到盲盒活动中。此外,OTA的流量远高于航司,同等条件下,产品出圈可能性更高。
“盲盒”能为平台和航司带来什么?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与“随心飞”销售滞销航旅产品的需求不同,盲盒产品的拉新意义大于其他。除了同程旅行外,其他平台的盲盒均需要3位及以上好友助力才能抽取。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表示,从历次盲盒销售的情况看,盲盒产品吸引了不少从未在平台注册甚至从未购买过机票的人前来购买。
飞猪副总裁李晨则表示,与过去不透明、不明确、无上限的助力规则相比,盲盒抽取的助力人数确定为3人,引流效果预计不会太突出。除了希望用户自发传播外,更多的是借此让消费者有机会找到同行人。
盲盒的推出,也是旅游行业的一次年轻化营销尝试。盲盒玩法契合的是年轻一代的消费偏好,去哪儿22日公布的盲盒销售第一天成绩显示,21日盲盒产品一经推出就已售罄,7成以上参与者为95后,兑换量最高的为五一期间出行产品。
盲盒能为航空业带来什么?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其中又以航空公司损失最为严重。数据显示,2020年,东方航空营收达586.39亿元,同比减少51.4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18.35亿元。南方航空2营收925.61亿元,同比减少40.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08.42亿元。中国国航营收695.04亿元,同比减少48.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44.09亿元。三大国有航司总计亏损370.86亿元。
机票盲盒无疑是“随心飞”后另一个大获成功的航空业营销案例。但在这场盲盒营销中,各方对航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说法不一。
同程旅行机票盲盒产品负责人张超表示,“同程旅行的机票盲盒背后的主要运营模式是,当用户锁定机票后,由同程旅行按照市场价格为用户购买机票,票价中高出98元的部分,全部由同程旅行承担。”而李晨则透露飞猪的盲盒活动由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补贴。
不论是哪种方式,对航司而言利大于弊。首先,若平台自掏腰包补差价,航司能通过盲盒营销拉动销量增长;若以共同补贴的形式参与,从盲盒的相关规则来看,成行概率较低,补贴成本也较低。其次,盲盒出行时间覆盖周期较长且显现出常态化趋势,能够在触达潜在客户的同时,带动淡季机票销售。即航司将临近过期的资源进行整合,以盲盒的形式售卖,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是“韭菜神器”还是行业大势?
尽管热度高居不下,但盲盒一直没有摆脱“韭菜神器”的大众印象,旅游盲盒面世后也免不了一番质疑。
从消费端来看,久居于大城市快节奏生活模式之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不少打工人心中的向往,“说走就走”也因此成为机票盲盒的营销卖点。然而,仅仅一个盲盒就能实现说走就走吗?
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尽管有人抽到北京、上海等热门目的地,但更多的消费者则因为时间、目的地不理想选择放弃,成行率与说走就走的理想图景差距颇大。
据了解,除了工作日的机票外,盲盒中不乏“红眼航班”、省内航班的存在,前者在深夜至凌晨时段运行,后者通过火车、自驾等方式可能更方便。此外,盲盒机票基本没有行李托运额度,再加上返程、住宿、目的地体验等不确定因素,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携程推出的“不约可退”机票盲盒(图片由携程提供)
对于盲盒营销引发的抢购行为,4月23日,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提示,机票盲盒被点名。中消协表示,消费者在假期集中“玩玩玩”“买买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景区、酒店、道路交通等供需不平衡的压力与矛盾,“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一定要通盘考虑出行时间、用餐住宿、目的地情况、返程安排以及售后退换限制条件等因素后再做决定。而此前,普通盲盒产品也因商家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遭到中消协点名批评。产品本身的缺陷、监管部门的不看好,都将加剧大众对盲盒产品的负面印象。
从供给端来看,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机票盲盒中大部分是尾单机票,对于航空公司和平台来说基本没有太多利润空间,营销噱头多于其他。
机票盲盒的生命周期会有多长?李晨表示,盲盒是现阶段的营销形式之一,营销手段长期存在,但形式会千变万化。这一回答也揭示出盲盒目前的尴尬局面,定位是一时的营销手段,无法形成常态化产品。
更进一步说,打造旅行盲盒产品并没有太高门槛,当各大平台争相推出“机票盲盒”、“火车票盲盒”、“酒店盲盒”,差异化优势如何实现?当盲盒拉新、破圈优势不再,旅游业营销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