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滨海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活动,其目的在于深度体验并享受滨海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位于海岸线及其邻近区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旅行动机。
这些资源不仅具备丰富的旅游功能,还有极高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滨海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度假方式,更是一种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综合体验活动。
滨海旅游行业分类
滨海旅游根据旅游的形式,可以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探险旅游、体育竞技旅游等。例如,海滨旅游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形式多样、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为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
此外,根据旅游的内容,滨海旅游也可以细分为海滩浴场、海洋公园、滨海湿地公园、海洋文化广场等。比如我国著名的海滨旅游景区:三亚大小洞天南山文化旅游区、大连金石滩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自然生态风景区等。
滨海旅游的分类 图源:智研瞻公众号
滨海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英国人开始在海滩上进行海水浴。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业逐渐成为全球沿海国家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在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滨海旅游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例如,三亚市在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后的第一次党代会上,就明确提出了面向国际建设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我国的滨海旅游开发尚处于较低水平,受旅游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开发政策、资金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滨海旅游业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滨海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图源:智研瞻公众号
滨海旅游行业上中下游
滨海旅游上游主要包括海洋资源、海滩资源、气候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为滨海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体验。下游应用行业则包括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管理业等,这些行业通过提供住宿、餐饮、交通、游览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滨海旅游行业产业链 图源:智研瞻公众号
我国滨海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滨海旅游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其产值逐年递增,年复合增速高达13.55%。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给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旅游人数骤然减少,尤其是邮轮旅游陷入了全面的停滞状态。这一年的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为13924亿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惊人的24.5%。
幸运的是,到了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市场展现出了明显的复苏趋势。国内旅游者的出游人次达到了32.46亿,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12.8%。这一增长数据不仅体现了旅游市场的活力恢复,也预示着滨海旅游业在未来可能再次实现快速增长。
在这个复苏过程中,九大滨海旅游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城市在2021年的国内旅游收入总和占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的51.07%,并且上海、广州、天津和杭州等城市的贡献尤为突出。其中,上海贡献最大,占全国旅游行业收入的12.11%;广州紧随其后,占旅游业总收入的9.88%;天津、杭州占全国旅游行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4%和5.16%。
舟山花鸟岛 图源:舟山群岛旅游
此外,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增加值在2021年达到了34050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滨海旅游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虽然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但我国的滨海旅游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几年内,预计该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逐步走向优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滨海旅游行业经营情况
尽管2021年我国滨海旅游业呈现复苏态势,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2020年该行业的整体产值仍然下滑了近四分之一。这一显著下降主要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疫情导致了旅游活动受限,进而使得行业产值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众多知名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包括中海油服、中远海发、中远海控、好当家、中青旅、山大华特、双良节能、中电环保和中国船舶等。
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渔业扮演着支柱产业的角色,它们在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47.0%、19.3%和15.9%。滨海旅游业,以海洋为根基,提供以沙滩、海水、阳光等为核心内容的服务,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在2014-2019年,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已超过20%。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2019年滨海旅游业的增加值在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了惊人的50.63%。由此可见,滨海旅游业不仅成为了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实施柔性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舟山海岛俯瞰 图源:舟山群岛旅游公众号
滨海旅游行业政策
滨海旅游行业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旨在保护滨海生态环境,提高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促进滨海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滨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政策内容涵盖产业规划、投资引导、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以期实现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在我国是持续出台的。201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旨在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通过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服务、开展疗养、娱乐等相关活动,促进滨海旅游事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还在积极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有序推动海洋游、山地游、温泉游、避暑游、内河游等业态产品的开发。比如,我们正在推进上海、天津、深圳三地的旅游发展。以及促进三亚国际邮轮的建设母港。
滨海旅游行业相关政策 图源:智研瞻公众号
滨海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
滨海旅游行业虽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
首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游客在不同地区的体验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其次,海洋产业区域的交叉布局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坏,影响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
此外,滨海旅游项目投资大、融资渠道少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制定具体政策鼓励产品创新和自然环境保护,并提供灵活融资渠道。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并与当地社区合作,确保滨海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
舟山衢山岛夜景 图源:舟山群岛旅游
滨海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滨海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滨海旅游备受游客喜爱。
为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滨海旅游行业正积极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海洋探险、水下世界探索等,以提升吸引力。同时,科技的进步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旅游服务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创新应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海洋的魅力。滨海旅游行业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应对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努力和合作,相信滨海旅游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