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狮子王》:一篇令人失望的迪士尼技术宣言

本文作者:柳莺 2019-07-20
如果说“怀旧”是新版《狮子王》主打的王牌,那么高精尖技术的加持,则并未给影片的叙事或角色塑造带来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相反,精密的制作让这个原本具有莎翁古典悲剧色彩的故事,看上去现代而急躁。

1994年动画版《狮子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成长,早已成为迪士尼乃至世界动画领域不可超越的经典。当迪士尼宣布重启“真狮版”《狮子王》时,这一承载了众人青春回忆的项目便引起了万分关注,观众期待着在最新技术的加持下,乞力马扎罗大草原能够在银幕上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好莱坞动画大鳄,迪士尼的资金与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回溯新版上映前的宣发历程,我们又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一开始,新版《狮子王》以“真人版”的面貌登场,宣告包括碧昂丝在内的一众明星加盟,大家纷纷猜测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将如何与有血有肉的真人相结合。随着幕后物料的增加,片方又似乎在向观众传达“这仅仅是一部用最新技术绘制的动画而已”的讯息。于是“真人版”变成了“真狮版”。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绘画的手作精神,同时又能够触及真人影片力所不逮的虚构世界,是凌空于现实与幻想间多彩斑斓的桥梁。而新版《狮子王》既站队动画片,又不遗余力地强调CG“逼真性”的做法,是一种根源上的分裂,预示着影片可能既无法达到动画片飞扬的效果,又无法企及真人电影扎根现实的深度。

果然,大银幕上的新版《狮子王》仅仅是一篇令人失望的“迪士尼技术宣言”。当《生生不息》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小狮王辛巴被狒狒巫师拉菲奇高高举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仍旧是那片十五年前的草原风光,一样的站位,一样的景别,甚至,相似的角度。尽管片长比原版增加了40余分钟,新版可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复刻”。

如果说“怀旧”是新版主打的王牌,那么高精尖技术的加持,则并未给影片的叙事或角色塑造带来任何令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相反,精密的制作让这个原本具有莎翁古典悲剧色彩的故事,看上去现代而急躁。1994版《狮子王》在故事层面几乎已经无懈可击,作为一部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它完美地用浅显清晰的线索串联起了辛巴作为少年英雄的成长历程,并让逗趣的彭彭和丁满成为动画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二人组。在如此巅峰面前,新版编剧惮于做出大刀阔斧的修改,只能象征性地加入娜娜出走、狮后莎拉碧不屈反抗等桥段,过于明显地指向近年来好莱坞风生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然而,这样的段落并未与狮子王本身的故事贴合,甚至稀释了辛巴成长的人物弧光,无疑是失败的贴标签式处理。

更为糟糕的是,新版《狮子王》通篇呈现出被技术“劫持”的短板,当主创团队骄傲地宣称CG技术已经能够让动物在风中飘扬的毛发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他们似乎忘了自问,“难道动画的终极目的,是绘制出一幅纪录片式的图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别忘了迪士尼可是以一只会开汽艇的老鼠起家的。反观银幕上几乎让人以为在观看《动物世界》的《狮子王》,我们不免察觉到其中的吊诡之处:一方面,技术让一切细节都变得完美,连角色的表情都遵循野生动物日常不动声色的状态。另一方面,影片仍旧沿用了大量对白与歌曲段落相穿插的方式,以音乐铺垫情绪的高潮,一种强烈的割裂感由此而生。

技术与动画究竟应该以何种关系存在,花费巨大的新版《狮子王》并未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相反,它作为一个失败的案例,将问题深化得更为尖锐。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经典动画IP大量翻拍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尝试将浮出水面,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衷心希望动画中自带的温度,不要被冰冷机械的技术所吞没。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柳莺,原标题:《《狮子王》:一篇令人失望的 迪士尼技术宣言》。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