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东方金字塔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1-15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王陵,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党项部落

西夏的前身是党项人。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广布于西羌族中较晚起的一支。当年生活在青海、甘肃等地。唐朝时,党项拓跋氏从甘肃迁到现在的宁夏,并帮助唐朝平息黄巢起义,被唐僖宗封为夏国公,并赐李姓族,成为一方诸候。    

五代十国时,党项人利用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继续壮大力量,到宋初已有了相当雄厚的实力。党项首领李继迁又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辽反宋的策略,从中虚委周旋,在经济上大得利益。

到了宋朝,朝廷不断想削弱李家权势,李家却日渐昌盛起来,外面对宋、辽称臣,对内却完全是一副帝王气派。到公元1021年,从李继迁开始,攻占西北边塞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改为西平府,作为自己的都城。再到他的儿子李德明、孙子李元昊,为西夏的建立逐步奠定基础。

西夏王朝

李元昊小字嵬理,后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称“兀卒”(即天子)。宋天圣六年(1028),他率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夺取甘州(今甘肃张掖),在24岁时被立为太子。

四年后,李元昊父亲死去,而继夏国公位。他先去唐、宋朝廷所赐与自己的“李”、“赵”姓,号“嵬名氏”,然后创年号为显道,称夏帝开始了西夏王朝的统治。

李元昊在西夏国内更衣冠,立官制,制礼仪,建蕃学,置十二监军司。西夏不仅学习唐、宋的典章和制度,也在形式上自成体系。

例如,李元昊建国后的第一道法令就是秃发令,推行党项发式。头中间部分的头发都推光,只有头顶两侧各留一束头发,很是特别。三天内不剃者就要杀头。

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军队,然后一一攻取下现在的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等地。

他命大臣野利任荣创制文字(西夏文),使用自己制定的的货币和度量衡单位。在宋宝元元年(1038),元昊正式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夏,都兴庆府(今银川),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西夏建立以后,发展很快,它东到陕甘、西至玉门关,北达戈壁,南及积石山,疆域如此之大,成为北宋的主要外患。

西夏与宋

李元昊建西夏三年后大举攻宋,宋也派兵出征西夏。当时宋朝与西夏王朝在前线延州(今延安),展开四次大的交手: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四场战役均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1041年,朝廷命52岁的范仲淹率兵驻守延州,与韩琦一起率兵抵御西夏。这个时间,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夏与宋议和并称臣于宋。宋册封元昊为夏国王。

西夏与蒙古

从1205年至1227年,成吉思汗对西夏先后发动6次征服战争。

公元1227年,蒙古兵围攻兴庆府(今银川)大半年之久。西夏国在粮尽援绝,走投无路的时候,又赶上地震瘟疫。西夏再也无力抵抗,要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

此时,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临死时立下遗嘱,暂不发丧。蒙古军队遂将亡帅之恨移泄西夏。蒙古铁骑在副帅蒙哥的指挥下,更加狂烈进攻西夏国都。 

继位四年的夏献宗,听说蒙古大军前来进攻忧悸而死。献宗之弟清平郡王之南平王 继位,仅一年率兵民献城投降蒙古。

蒙古军队将都城军队全部杀掉,西夏最终灭在蒙古人手中。

西夏王陵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其中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部队首长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

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

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

考古人员在这里,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西夏王陵内现共存9座帝陵,按坐北面南和昭穆宗庙次序排列依次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形成东西两行。

围绕这9座帝陵周围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西夏灭亡以后,陵园全部被毁。虽然地面的建筑、石碑、砖雕都成了一堆废墟。但是外形虽毁,构架尚存。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残留的陵丘,仍显示了西夏王朝特有的风貌。

泰陵

泰陵又称三号陵,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 ),因夺子宁令哥妻,在没藏讹庞唆使下,被宁令哥刺死。在位17年。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泰陵三号陵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原为七层八角密塔,以夯土筑成高台,高22米,从下至上共七层,逐级内收。

塔的收分处用木橼挑檐,并挂瓦当彩绘,虽遭破坏,但仍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西夏帝王陵墓。墓的两边分别有一个土台,这就是陵墓阙台的遗址。

阙台是帝陵区别于陪葬墓的特征之一,象征宫殿巍峨森严的宫门,也是整个陵园建筑序幕。

墓前方的土台就是碑亭的遗址,位于中轴线两侧。碑文是用西夏文和汉字两种文字篆刻的

碑亭的前方就是月城,位于碑亭北,呈东西长方形。由于城如月牙露出,因此名为月城。

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神道两侧原有文臣武士和各种神兽的“石像生群”,可以想见武士文官森严肃立的气氛,现在已经全部被毁。。

内城有高大门楼,城内还存有献殿遗址,是用来祭奠的地方。内城以神墙环绕,成为一个四面看门的庭院,高大的7层塔式灵台就矗立在里边。

近千年过去了,这个陵墓外边的7层木制的塔早已不见,可黄土的内心却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特别的垒土方法所至。

首先黄土要全部加热炒熟,以防动植物繁殖破坏结构。在垒土的过程,要不断浇注米汤一类的胶合物,使其实在无缝隙,才使它经受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101号陪葬墓

101号陪葬墓中出土的一个鎏金铜牛,重达188公斤,长1.2米,这只跪卧的铜牛,瞪眼昂首,栩栩如生,是古代锍金技术的典范。

墓葬还出土了一只佛教的神鸟——妙音鸟。据说它有美妙的歌喉,能呼风唤雨。它在佛教中被称为伽林频伽。这种鸟很像面容和善的观世音,头戴冠帽,双手合十,但它有美丽的尾巴和翅膀,是在其他佛教出土文物中没有见过的。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