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在急切的发展需求驱动下,政府主导推动旅游发展的模式,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大整合的集约式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政府过多干涉市场行为的现象。
政府主管部门与旅游企业究竟如何摆清自己的位置,肩负起各自的职责,究竟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自我培育和优化的潜能,同时通过机制、体制的改革,更好地优化中国旅游发展环境,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是业界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跟魏小安老师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讨论过相关问题,谈到的核心观点,我只是在撰写相关报道时有过精简引用,并没有全文刊发。此次我将访谈实录系统地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本期对话继续走近魏小安老师,听他讲述政府、企业、市场之间如何各司其职地构筑中国旅游良性的发展环境。
孙小荣对话魏小安
1营销分工:政府管形象 企业推产品
孙小荣:这次访谈的核心,还是想听您说说旅游营销。现在一方面是中国入境游遇到问题,如何通过国际化营销提振入境游,是目前业界比较关心的难题。另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群雄逐鹿似的省域大品牌营销竞争,国内的营销也似乎进入一种乏力的状态,就是大家好像都在拼定位,都在比谁的口号更响亮,系统化、纵深化的品牌营销格局还是没有形成。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理解是不是正确。
魏小安:这个不完全对,我觉得是什么?客观地来说,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原来大家没有营销概念,现在营销概念已经很深化了,应该说也很普及了,但是如何营销,这个题目还在摸索过程中。现在来看叫企业走到了政府的前面,所以营销我们不能笼笼统统地谈。要我说就是两个层次:政府和旅游局进行形象宣传,企业跟进产品营销,应该是这么一个概念。现在这个大的分工体系基本形成,但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很多地方政府的形象宣传做得不够,上来做产品营销做得到挺厉害。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
孙小荣:这种分工不明朗,首先是认知层面的出了问题,但是我想最关键的可能还是执行层面的制约。比如像省域旅游品牌的营销需要大整合、大营销,但地方旅游主管部门,比如省旅游局究竟是发挥一种引导作用呢,还是直接插手对下属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景区企业进行整合,去做市场主体该做的事,实际上业界也存在不同的争议和看法。
魏小安:第一个问题是,营销需要经费。政府没有这么多经费,就得绑着企业,你要绑着企业,必然就得往产品营销这个角度上走。
第二个问题,就是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很自然,还是要找传统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比如有的省拿一亿的经费做央视广告。很明确,这个经费就是给中央电视台的,然后再绑上各市,有城市不愿意做,但是这个大势所趋,他不能不做,实际上这是最失败的一种。
应该说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经费,25%都是这种模式产生的,这种东西是做给省长,做给市长的,做给书记的看的,不是做给市场的看的,所以这是首要的一个,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的选择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营销绩效的评估。你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事情,绩效究竟如何?我们没有分析,比如说多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旅游局他们就很清楚,要吸引一个美国客人,大概需要5美元的促销费,就是在决策依据上,他们就会有这样的数据判断,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判断。
孙小荣:缺少数据化管理考核,很多决策都是拍脑袋,想当然地做出的。我的理解是,真实的评估操作有难度,成本也高,评估结果做出来后也未必就是好的结果,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营销的投入产出分析方面,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在选择性回避。
魏小安:你要做好营销,这个问题没法回避,必须得有一个绩效评估,当然绩效评估这个事情从来没有人研究,学者都没研究过,但我认为需要,因为你通过绩效评估,你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渠道,什么样的手段最合适,我们最想要的还是少花钱多办事。所以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营销变成一种走过场,变成一种争面子,变成一种为领导而营销。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另外一方面,就是企业正在开创许多营销新手段,建立各种营销新渠道,我们要充分尊重市场的力量。
2产业培育主要在市场,而不在政府
孙小荣:如何看待入境游的持续下滑?旅游营销能否扭转目前的这种颓势?
魏小安:这两天有两个公司都跟我说,他们主要是做入境游,都跟我谈。但我就一句话,我说你的入境游都通过互联网,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没有商业模式,你就很难持久下去。你有商业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才可能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个方面难点还是比较大的。
入境游营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不同的,比如从国家旅游局来说,主体的任务就是做好国际市场营销,就是吸引外国人的入境,这至少是国家旅游局的第一职能,全世界的国家旅游局做的都是这件事。但是我们的国家旅游局工作拉得很开,我也谈了几次这样的看法,比如旅游产业的培育主要在市场,而不在政府,我们国家旅游局动不动就把旅游产业挂在嘴上,我们又没有手段,又没有力度来推动这个产业。
孙小荣:国家旅游局也有引导产业发展的职责。
魏小安:你可以引导产业,但是引导的方式不对,所以就变成雷声大雨点小,变成很多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反而把第一职能忽略了,至少是弱化了。比如说原来我们世界上的旅游博览会,中国的展台,尤其是中国国家旅游局的展台,从来都是最醒目的,每次都是获金奖的这种展台。可是现在,我们的展台连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比不了,为什么?因为领导不重视了,相应的经费也给不足了。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主管领导层批评过,就是这样的事情我们到底有多少实效。在这方面严格的时候应该叫不作为,包括我们中国旅游研究院,我们就跟他们谈过,我说你们不做入境旅游研究,每年一本出境旅游报告,你们给谁干活,你们是给那些外国的旅游局干活。我说你们这么干活,我不反对,但是你首先得搞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孙小荣:给海外旅游机构提供研究中国游客,即便地更好地吸引中国游客的数据和依据。
魏小安:从国家这个层面必须是这样的,到地方这个层面,就应该调整一个观念,就是要外来市场,外国人也是市场,外地人也是市场。所以到地方,他的格局就很自然,一个外来市场,一个本地市场,一个本地的出行市场;在国家层面上叫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这是在国家层面上。到了地方层面,不是这个概念了,而是一个外来旅游、本地旅游和出行旅游的概念。
所以地方旅游局把重点放在国内旅游市场营销上,这是对的,因为对于地方旅游局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数量效应,就是我说的那话,“美元是钱,人民币就不是钱嘛?”所以两个层面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职责,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在,我们动不动就忽悠地方,希望地方来做入境旅游营销,地方就说我没有这个义务。这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对外汇收入看得很重,上世纪80年代国家之所以重视旅游,恰恰是因为我们外汇的短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