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4月2日,由中国领先的文旅创新综合集团执惠集团,携手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2021文旅产业与目的地投资合作研讨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
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以6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超过5000家展商的规模、百余场专业论坛峰会、29场专业及国际赛事和颁奖,向观众呈现一场更为丰富的旅游产业盛会,观众预计达到40万人次。
“2021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峰会”是本届上海旅博会最重要的峰会之一,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峰会集旅业研究专家、地方旅业管理者、旅业投资机构、OTA平台、旅游资源开发商、地产集团、主题乐园运营方、智慧出行供应商、创意设计师等众多智慧,来对中国旅业面临的没有路标的创新环境进行大探讨。
2021文旅产业与目的地投资合作研讨会以“焕新目的地,文旅新机遇”为主题,多位文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品牌创始人、旅企高管及项目负责人出席并就后疫情时代目的地新机遇等话题发表洞见。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处长陈平出席并发表致辞。他表示,疫情导致整个文旅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中孕育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机会,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变。其次,应对大变局要抢抓新机遇,需要有应变之方,需要有新的办法、新的手段。最后,“应对大变局、抢抓新机遇”还需要有求变之勇。
多元共振 打造目的地文旅“新名片”
新中产的崛起、Z世代的引领和消费结构的巨变为文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量。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照慧表示,中国文旅行业迎来三重变化:在消费端,新中产崛起、Z世代引领、消费结构发生巨变;在产业端,疫情让中长线产品、线下体验被压缩,自驾游、微度假等跨界复合产品成为未来主流;在社会层面,经济增长、互联网、数字化、老龄化等趋势交织,文旅产业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形势。
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 刘照慧
刘照慧认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三个新兴领域在于城市目的地、乡村振兴以及数字化驱动下的城乡互动。针对文旅行业的发展趋势,刘照慧提出了三点发展建议:第一,打破认知边界;第二,重塑产业业态;第三,重视人才创新。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区域与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参数。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 袁绪良
海南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中国唯一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在会上,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袁绪良现身讲解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说明,并进行旅游文体产业招商推介。袁绪良从海南旅游与文体产业的独特发展优势、主要政策利好、营商环境、重点招商方向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海南旅游文体产业的发展机遇。
浙江省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开发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东健
浙江省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开发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东健则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出发,对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的多个项目进行了招商推介。据了解,目前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已落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5个,引进资金达200多亿元。未来,将打造全域旅游服务、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季高集团创始人、总裁 李慧华
疫情改变了文旅市场的发展走向,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消费趋势。季高集团创始人、总裁李慧华认为,疫情发生后,远离客源市场的目的地,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呈现断崖式下降,旅游业的脆弱性尽显;而毗邻大城市的近郊生态型目的地,率先实现了反弹复苏,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近郊微度假消费客群中,亲子客群更占据了主流。李慧华表示,伴随政策支持、二胎家庭数量增长、家庭结伴出游比例上升等机遇,亲子游市场规模将不断提升。而亲子游消费中,儿童逐渐成为重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以家庭亲子为核心的微度假目的地的产品模型该如何打造?李慧华认为,内容是驱动IP形成的核心,既包括空间场景、体验形式、游乐项目等硬性内容,也包括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主题美陈等软性内容,通过基础内容构建实现产品IP化,逐步迭代为知名IP,通过内容持续创新成为超级IP。
杭州新天地集团董事长 刘文东
当前,城市夜间消费大多集中于中央活力区。中央活力区是指中心商务区摆脱单一的商务业态,增加文化娱乐功能,打造的更为多样化、人性化、休闲化的复合空间。如何在中央活力区打造夜经济+文商旅项目闭环?杭州新天地集团董事长刘文东认为,当前中国城市文商旅的发展趋势是以“旅游+”为形态的产业融合,包括聚焦于“人”创造场景、从“娱乐化”向“价值化”升级,文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必然归宿。
刘文东提出了针对城市文商旅的三条运营逻辑, 1. 城市文商旅+全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形成区域文旅运营闭环持续发力的模式;2. 智慧化城市大运营,将科技、IP、运营一体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升级城市服务与旅游体验是基础;3. 抓住文化焦点,突出个性化运营主题,人文关怀是城市文旅运营的落脚点。
场景升级下的投资新机遇
仪征市枣林湾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继丰
在“投资新机遇”主题环节,仪征市枣林湾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继丰首先带来了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推介,阐述枣林湾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等情况,并对枣林湾文旅文创项目进行介绍,包括国际度假区、运动小镇、旅居养老禅修等项目。王继丰表示,枣林湾度假区将通过带动大文旅、大健康产业集聚,释放“枣林湾”旅游新魅力。
湖州南浔古镇景区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杰
当前,旅游市场正由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传统旅游景区在积极转型、推陈出新方面动作颇多。会上,湖州南浔古镇景区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杰从南浔概况、区位条件、美食、购物、住宿、游娱、重点项目等多个维度对南浔古镇的投资机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存量时代下的文旅景区、商业街区陷入同质化竞争,但随着消费升级逐渐深入,个性化、多元化、中高端消费需求兴起,对文旅行业场景更新、体验升级的效率及频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场,街景梦工厂创始人李文君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移动商业场景,从购物、住宿、娱乐,到游乐、景观、功能设施,完全用移动的方式搭建一个商业场景。他表示,通过对类型产品的个性定制与混搭,几乎可以形成任意的、多元化的商业场景。
街景梦工厂创始人 李文君
据李文君透露,移动商业场景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成本低,像做汽车一样建房子。一个6万多平方的车间,通过流水线作业,可以让产品的成本下降50%以上。第二,速度快。商业街从签合同到落地,周期在10-20天之间。第三,变化灵活。文旅行业容易审美疲劳,新鲜度下降,通过移动场景的方式便可以随时变换。
天迈网络创始人、董事长 吕剑彪
同样聚焦场景革新,智慧文旅基于5G、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能带来哪些新玩法?天迈网络创始人、董事长吕剑彪认为,文旅融合目前的核心痛点在于景区缺内容、文化缺载体、游客缺体验。而未来景区发展的趋势在于旅游体验科技化、旅游演艺沉浸化、文化展示生动化、旅游景区夜游化。
他表示,未来文旅融合的方向、趋势在于“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是内容、旅游是载体、科技是手段,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消费产业链的拓展提升产品形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数字化为文商旅场景赋能,通过数字化赋能为存量资产、园区带来持续的增值服务。
乡村民宿作为消费升级的产物,其产品不再是单纯的住宿产品,而是从内容和表现形式着手,并以运营加以赋能,在打造乡村民宿IP的同时,以点带面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助推乡村民宿综合体的形成。以树蛙部落为例,乡伴文旅副总裁、树蛙部落创始人付丛伟认为,野生系统比人为建构的系统更为复杂,在进行产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向自然学习生态、美、进化三个核心。
乡伴文旅副总裁、树蛙部落创始人 付丛伟
付丛伟认为,野生即是共生,树蛙品牌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住宿体验,而是通过以民宿为载体,打造野奢度假目的地,形成一个有共同文化取向和精神追求的社群。
亲子文旅市场的发展离不开IP 赋能。奥雅设计洛嘉儿童事业部负责人郭钟秀认为, 当前,设备型游乐场、社区儿童游乐空间、商业儿童活动空间等亲子文旅的主要场景存在创意缺乏、设备粗糙等多种问题,因此主题IP的打造和场景设计需求非常旺盛。
奥雅设计洛嘉儿童事业部负责人 郭钟秀
亲子文旅市场的多元需求如何满足?郭钟秀认为,需要通过结合自然、艺术、文化、科技的设计原则,从自然材料、因地制宜、多元设计、定制游发力,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需求。
趣村游集团执行总裁 汪崇斌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乡村在迎来机遇的同时,该如何破解瓶颈?趣村游集团执行总裁汪崇斌认为,乡村需要进一步激活乡村资源,壮大乡村产业,强化造血功能,让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产业和美丽经济,让村集体增收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面对乡村存在同质化,缺乏特色产品时,他表示,乡村已经到了整体运营的时候,需要统一策划、统一营销、统一运营,而运营的核心就在于在地文化产品怎么做出更高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