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有关公司财务管理
钱当然是制约你的一大因素,但是你最稀缺的资源永远是时间。CEO 们有时候当的太舒服了,尤其是刚开始的 CEO 已经将融资基础都打好的前提下,继任者就很好上手了。我知道我就是这么接手这个项目的。
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做过多的争论会彻底拖慢你项目开发的节奏,拉长你的时间。当你回过头来看这些争吵的时候,也许它们并没有给项目整体带来什么好处,却让你的产品开发时间白白多了几个星期。一个快乐的团队在 17 个月里所做的成绩,比一个背负压力和争吵、没有效率的团队在 18 个月里做的事情要多两到三倍!
其实,你的公司整体收入上涨并不会在早期对你获得融资产生多大的帮助作用。那些获得融资的公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实现规模化的同时获得盈利,从而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所以你应该面对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在每个月烧钱 5 万美金的时候,考虑如何将每个月 500 美金的收入提升到 1000 美金;你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收入的驱动力,比如客户转化率、开发多种营销渠道等等。后者才是能够真正展示给投资人的东西,告诉投资人应该期待什么。整体收入的上涨如果没有可观的增幅的话,它是无法真正说明你管理一家企业的能力的。
有关融资和投资人
每一个投资人都会给你这样的话:「我们公司更关心的是用户的参与度,胜过了新增用户数这个指标。」而与此同时,它们当中 90 % 的公司都内部会有一系列的指标,比如下载量、月度活跃用户数量、收入以及其他的一些数字,只有你的产品达到了内部的这一系列的最低标准的时候,他们才会认真考虑你的公司。
在融资前后的投资人有时候实在太过看重收入预测,项目的整个进程表,路线路,以及其他一些形式上的计划。因为在投资人的眼中,不确定性是具有致命风险的。但是一个真正杰出的投资人并不这么看,在他的眼中,这样的做法往好一点儿说就是在寻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之前所做的无用功,往坏的说甚至会阻碍整个项目进度。这里我要跟投资人说一句,请不要让创始人们成天花时间来做无意义的事,形式上的事,某种让大家台面上都看得过去,但是我们私下都知道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事。你知道这是狗屎,我也知道这是狗屎,所以请别自欺欺人了好么?
当然,这并不是说建立某些预测模型纯粹是浪费时间的行为。毕竟,在验证它到底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还是有血有肉,论据扎实的假设时,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我们要让它回归本来的位置,也就是某种猜测性的工作。实际上,在种子期,只有两个目标在我们眼中存在。其一:开发一个全世界都需要的产品;其二,想尽一切办法获得足够多的用户或者客户,使得你能够融到更多的钱,或者尽快实现盈利。
在发现「市场产品契合点」之后,盈利预测、项目进度表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才多少有了一些意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你到底在发现市场产品契合点的哪个时间段」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请保证你能够和最终为你的产品付费买单的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了天使投资人和风投基金。在不断的项目推介,商务谈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你需要跟他们建立起来一种更接近于个人层面的情感关系。这样方便你在后期需要更多的钱的时候,因为他们本身对你个人的信任(有时候并非投资决策),给你提供最必要的帮助。
在创业早期,你想要试图通过某种逻辑或者算数的方式推测出来投资回报率,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你有的只是一个半成品,收入为零,一个残缺不全的团队(有时候甚至还都是菜鸟级别),以及一个模糊不清的愿景。你要知道,寻求投资就意味着让别人把好不容易赚来的钱投向这么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上。而一个好的投资人之所以选择投资你,更多的是缘于对你的信任,这个信任足够强大到抵消所有的不确定风险,并且也相信你的产品应该在这个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请你去讲述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而非仅仅从理性层面让一切逻辑自洽,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向投资人汇报项目有关的数据指标,这样做会让产品开发变得更加顺利一些。我知道,在产品开发战略以及有关产品模式思考上出现的任何变化都要让投资人知晓是一件比较难做到的事情。除了真的面对面坐下来跟他们聊,我真的还没有找到其他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更多的钱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你融到了更多的钱,谈判桌上你就拱手让出了更多的筹码,这些筹码本来可以让你和你的团队在未来收获更多的。去多了解了解风投这个行当吧!
不过,话说回来,融资太多是问题,融资太少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和因为融资太多而失败的公司相比,因为寻求不到融资而关门歇业才是最普遍的情况。这需要你从中掌握平衡。
在跟投资人进行首次会晤时,如果对面是一个投资人,那么我方最好只派出 CEO,如果我方见的是来自一个机构的多名人员,最好我方参会人员中添加上联合创始人等多人,换句话说,谈判桌上投资方和初创公司的人数应该大致相等。另外,不要等到交易几近完成的时候,才让投资人看到整个创业团队,这让公司员工觉得像是「动物园里被参观的动物」。
人们经常说,在整个创投圈还有好多种子资金正在寻求投资机会。其实这是屁话。你要知道,现在种子轮融资所设立的门槛已经是曾经 A 系列股投资所设立的门槛了!它需要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产品摆在那里,需要有一大堆愿意使用的用户,以及一系列非常扎实的指标做其支撑!在创投圈,是没有足够的钱来供你去琢磨某个商业模式出来的!这是常态。整个环境就是这么「势力」。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很有可能很多本可以带来伟大产品的公司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也说不定。
如果你获得最令人沮丧的回复,估计是这么说的:「我们真的很欣赏你这位创业者,但是我们不太相信你的产品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我们希望你能在接下来创办第二家公司的时候回过头来找我们。」这句话怎么听怎么觉得像是在说:「我们真的很喜欢你们这些家长,但是你们的孩子实在太丑了,无法继续待在这里接受我们的照料。所以你确保你生出来好看的孩子再来找我们好么?」你当然不应该太在意这个回复,尤其是私人情感上产生愤恨等情绪,但是虽说不应该,但是你还是会这么做的。
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太过在意估值这件事了。对于投资人来说,「标准清偿权优先条款」以及「反股权稀释条款」都能保护他们的投资;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将估值看做成衡量创业是否成功的标杆。但是创业者没有看到的是,围绕着「控制权」展开的一系列投资条款比所谓的「估值」更加重要,是这些条款在你日常运营中起到更大的影响作用,比如否决权、董事会席位等等,甚至会对你日后个人的创业收获上带来重大影响。
你现有的投资人是你后续资本能够跟上的最重要保障。首先,他们选择你进行投资的这个举动,在外界来看就是信心的体现;其二,如果人们第一次说了「是」,那么第二次说「是」的概率会高很多。有好多人曾经都是抱着「我只跟你交易一次,然后就不会有下文」的态度来跟我合作的,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往往会继续跟你合作第二次。所以,请千万不要冷却了已有的投资关系,也许只需要每个月跟人家吃个午餐就能让关系热乎起来。
如果你想让你的投资人进行二次投资,应该这么说:「这是你现在的权益比例,你是否愿意继续加入进来呢?」而不要说:「你是否想再投资?」其实,从技术上严格说,权益比例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汇,又不是可转换债券。但是我这么说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拥有某种「先入场者」所独有的福利,他们会感谢你给他们能够再次进行投资的机会的。
只有四个途径能够让投资人说「yes」。其一是:你的公司拥有非常不错的市场表现;其二是:你在社会上拥有来自其他授信投资人、加速器、创业导师的认证背书;其三是:投资人个人对你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属的行业、所开发的产品拥有浓厚的兴趣;其四是:投资人与创业者私下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如果你的情况不是上面四种中的一种,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关
你并不需要什么公关公司来提升你的科技媒体曝光度。我就是经常写好文章,给一些记者发邮件,然后就登载在了主流的媒体平台上。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而已,根本不会去考虑它来自何处。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不太重视来自公关公司发来的稿件,除非媒体跟公关公司本身有着特殊的关系。
如果你在合适的时间里写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你只需要发给对的记者,然后你的产品和公司连同文章就一起曝光出去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也许公关公司能帮你做一些文章的编辑润色。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能力本来就应该掌控在公司的 CEO 手中。(注:这并不是说公关公司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我只是说并不能指望着公关公司来提升曝光)
其实,初创公司实际是什么样子,跟你在媒体上读到的初创公司的样子完全大相径庭。我就知道一家公司,媒体将它夸的天花乱坠,但是具体到运营层面,整个公司一团糟。
有鉴于此,所以你压根不清楚其他的各个公司私下里都在盘算着什么。所以与其花费心思去猜别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还不如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产品。你最好能够充分利用 Facebook 和 Twitter,在上面宣传你的产品,征求大家的意见,倾听每个人的想法,你要拉的下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