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所不知道的O2O商业模式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曲延明、刘靖 2015-08-18
O2O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1)由“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2)流量由开放转向信息孤岛;(3)用户个性化定制。

O2O商业模式:

图1:O2O价值传递链条示意图

O2O价值传递链条解析

1、O2O线上端APP或公众平台搜集用户需求,借助于海量的用户消费轨迹形成用户大数据库,企业对消费行为和交易行为进行大数据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用户的行为偏好;


2、线上将用户需求价值传递给线下企业;


3、线下企业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将最终产品或服务交付给用户,同时指导企业整体运营。


O2O定义不同,理解也会有偏差。
(1)1.0版本,基本上涉及到线上线下运行的项目基本都可称之为O2O。
(2)2.0版本,将O2O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类是实物类O2O,核心是线上线下产品体系打通,做全渠道分销,比如苏宁、万达等很多厂商和零售商都在做的;另一类是服务类O2O,线上做一个面向用户的平台,给线下实体商业引流。


即使是以2.0版本定义的服务类O2O,在中国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9年~2010年,团购时代,O2O = 团购。网上支付订餐,线下消费餐饮,这个时期是O2O雏形期。


第二个阶段:2011年~2013年,移动互联网时代,O2O = 移动团购。用户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订餐或购物,随时可以到线下门店吃饭或提取商品、体验服务,这个时期是O2O的萌芽期。


第三个阶段:2013年至今,微信时代,O2O = 微信电商。腾讯与大众点评、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后,用户可以在企业公众平台上非常方便地浏览产品和服务,并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后可以快捷地进行微信支付。


(3)3.0版本的O2O,是指在未来工业4.0大趋势下,物联网充分成熟,实现万物互联,线上线下实现更高层次融合。


无论属于以上哪个版本,O2O商业模式的实质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营销组合。O2O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用户在线下(offline)门店体验产品和服务,线上(Online)进行下单购买;或是线上(Online)选购并提交订单,然后线下(offline)进行体验新产品或体验服务。复杂些还有:O2O2O(offline—Online—offline或Online—offline—Online)。


线上和线下不是相互割裂、相互竞争的,而是相互依存、唇齿相依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线上线下的产品体验不同。线上只能看到图片,缺乏实物接触,无法形成真实的产品感官体验;而线下很难获得大量其他买家的真实评价。
第二,线上线下的服务体验不同。企业提供的线上端客户服务最多仅能为你问我答式沟通,无法提供面对面的实景沟通,没有身临其境的服务体验,但比线下沟通要快捷高效;而线下可以当面交流,享受到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推荐,体验到具有很强亲和力的服务。
第三,线上线下的社交体验和场景体验不同。线下购物的场景,在于可以与自己的家人、好友、闺密一起逛街,可以有丰富、愉悦的情感交流体验,社交对象在于熟悉的人;线上购物,在于可以足不出户,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社交体验在于与有相同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具有相同兴趣点的陌生人的互动。


正是基于以上差异,线上、线下购物是彼此不可替代的,人们才需要O2O这种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新模式。


在微信时代,Online与Offline相融合这部分才叫做O2O。但是大部分传统的实体企业不知道如何把电商网站和企业公众平台做得更好,他们不懂如何打造专业的体系,需要得到专业的机构帮助才能更好地进行O2O运营。在后文中,我们也会讲到如何搭建微信O2O电子商务系统以及O2O营销闭环系统。

图:O2O商业模式示意图

O2O商业模式的核心

(1)准入入口,互联网化:传统桌面互联网的入口是网址,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二维码。城市及企业要开展O2O电子商务有一个前提:要实现网络的无缝连接。这就要求把基本设施搭建完成:一是光纤(桌面互联网准入入口)、二是WI-FI(移动互联网准入入口)。

(2)信用=信誉:在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办公、移动购物时,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品牌或是专利,而是信用。未来的商业中,信用就等于企业信誉,这是企业的金矿。没有信用,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将寸步难行!

(3)用户价值:传统的商业经济中,生产厂商以“大规模”和“标准化”生产为主,难以体验用户个体需求的差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个人订制”,并交付给最终用户,厂商以“碎片化”和“小批量”的生产为主,所以未来的生产和服务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展开的。

(4)口碑=分享:未来品牌将会弱化,口碑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户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分享到朋友圈中,这就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病毒般的扩散传播。同样道理,如果是企业不守信用,负面的口碑也会以如此的速度传播到无数个移动终端的用户那里。

O2O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1)由“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商业的基础逻辑被改变。以前的电商时代是以产品为中心,用户使用线上电商平台是为了购买一个成型的商品而去,搜索、比价、打开沟通软件、下单支付完成。而微信电商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经营和推广都是围绕人来转,而产品只是将流量实现商业化变现的载体。

(2)流量由开放转向信息孤岛
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是相对开放的平台,因而具备“开放”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被购买或变现。主要表现形式有:关键词搜索排行收费、商品展示广告收费、基础服务收费、支付手续费。但移动电商时代因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店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更加个性化,而导致各微电商平台独立运营、相对封闭。微信电商及移动电商几乎都是流量孤岛:微信世界里一个账号有没有关注度和用户流量要看其本身的魅力和影响力;独立的APP商城除了在APP分发渠道获取流量外,再无一个开放的地方可以被用户大量触及;现有的一些微店平台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3)用户个性化定制
未来产品将由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转向用户个性化定制,“认可”与“喜欢”会成为品牌最大的门槛。移动电商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伴随特定个体随时随地发生。我们之所以会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移动客户端,只是因为目前喜欢他们,所以允许它们进入你的“私人领地”。在移动电商微信营销中,商家需要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终端对终端”或“点对点”的体系。只有赢得了用户的心,商家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因此,建立企业点对点系统的过程,其实就是让自己和用户真正的关联起来,让这个体系为企业所用。

点对点的目的是:商家可以直接联系到每一个用户,不但可以拥有用户信息,而且还可以吸引他/她们再次到店,这些用户受企业的品牌吸引从而成为了企业的 “粉丝”、“会员”、“消费者或用户”,进一步可以成为商家的“死忠粉丝”,因此,用户或消费者自愿加入成为企业的社会化员工,从而接受与企业的长期互动、联系和营销。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商业洞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