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旅游小交通变革正当时

大交通 本文作者:王延超 2016-02-10
在中国每年巨大的出境游市场,那些为境外中国游客提供接机、送机、旅游包车、租车的小交通正成为连接游客与目的地休闲度假旅游的纽带,而且这部分市场还没有被有效满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各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业态的同时,也使传统行业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行业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随着优步、滴滴等打车软件的普及和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等新理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互联网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城市交通领域的创业狂潮——烧钱大战

 2015年在互联网+交通领域,出现了两个日常最高频的企业名字,滴滴快的和Uber,消费者肯定能记住他们,以为这两家企业不仅让众多用户免费坐车,而且还帮大家养成了通过手机打车、叫车的习惯。

自从2014年Uber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内的城市交通领域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狂潮,在全国各地区,各种打车、拼车、顺风车、P2P租车软件APP如雨后春笋,很多创业者幻想着能够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作为一个创业者,只要你能够拿到足够多的投资,只要你能够分享给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足够多的红利,人们的出行方式就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创业者们的判断并没有错,滴滴、快的、e代驾等交通O2O企业在中国市场与Uber竞争市场份额便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然而,市场份额的角逐背后却是各打车O2O企业通过疯狂烧钱来谋求市场份额的转变。同其他行业的O2O一样,交通O2O在开拓市场之初采用的仍然是烧钱补贴的形式,这种形式并没有错。因为即使到现在仍然找不到一个比直接给乘客和司机两方一定的金钱补贴更加有效、直接的方式了。

在这股创业狂潮下,全国诞生了近百家互联网交通企业,整个2015年仅滴滴出行一家企业融资总额就超过30亿美金,保守估计整个行业融资额接近50亿美金,这其中大部分钱花在了补贴、市场拓展上。

烧钱带来的刺激过后,带来的便是企业自身的透支。同所有的O2O企业最后都将会面临的结局一样,国内的交通O2O竞争到最后,最好的结局便是从相杀变成相爱,抱团取暖。滴滴与快的的合并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尽管滴滴和快的在利用补贴争夺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质疑他们疯狂补贴乘客和司机是在培养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并带来移动支付端交易的增长,但是他们最后以结合方式抵御寒冬也告诉我们,疯狂行为背后带来的透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不是什么好事。

交通O2O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

当前,传统出租车行业已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专车、顺风车等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走入居民日常生活。专车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品质的服务,满足居民高端化、多元化的用车需求,还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私家车的剩余价值,增加社会整体效用,在经济发展上提供增量。然而,新兴租车行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专车行业缺少准入机制和统一管理,其运营的规范性难以保证,加上相应的法律、法规缺失,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形成市场竞争,却比出租车少了份子钱的压力,因此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二者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容易引发社会冲突,增加不稳定因素。

信息共享化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前,城市交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居民耗费在等车和换乘上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出行效率;二是私家车出行满载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加剧了交通拥堵。互联网能够将各种交通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供求之间点对点的疏通,使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最合理的配置;此外,专车、顺风车等新兴业态的出现,不仅弥补了出租车市场供给不足造成的居民用车困难,也为私家车主提供了额外收入,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优势。一项关于“专车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59.5%的专车服务用车是自由的闲置车辆,96.9%的司机表示,如果有额外奖励,愿意在出行高峰阶段提高接单频率。这能促进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形成良性互补,提高城市交通运力。

境外小交通成目的地旅游和活动重要载体

2015年中国的出境游人数持续攀升至1.2亿人次,2016年将继续高速增长,在出境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个重要趋势是人们旅游的目的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演化,以由景点、购物为主要内容的团队游将逐渐退出旅游产品舞台的中心,取而代之的将是能满足旅行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如自由行、定制旅游、主题旅游等。

然而,对于广大出境游游客来说,他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痛点,绝大多数境外自由行游客在旅游过程存在着语言沟通不畅、文化习俗迥异、对当地情况陌生,无法深入体验游玩、无法定制专属的行程攻略、旅游场景下的服务缺失等痛点。

目的地旅游的过程中,交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刚性需求,比如接机、送机、租车、旅游包车或拼车。但是在游中,用户自由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上文提到的一系列体验痛点,针对这一现象,基于境外小交通的专业中文车导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运用中文司机和导游为消费者提供地接服务,这一服务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众多游客境外出游的痛点,于是国内涌现出一批从小交通(中文车导)切入目的地旅游和活动的互联网旅游企业,如皇包车、会玩旅行、蜜柚旅行、走着旅行、唐人接、易地行等。

优化在线预订体验吸引用户,发挥服务优势

1、新兴业态存在安全隐患,行业规范亟待建立

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出行需求也变得更加私人化,如更偏向于私家车出行,对于出行的体验需求也日趋多层次和差异化。移动互联技术与城市交通的结合为居民的出行便利和社会效率提升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将软件安装到黑车上,为黑车提供非法经营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吸引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关注抢单,容易分散司机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以打车软件叫车为由,破坏机场、码头、车站既有排队秩序等。由于行业规范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和社会不文明现象为新兴租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移动出行平台软件对开发和后续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用技术保障司机和乘客的体验

体验是所有O2O成败的关键,交通O2O也不例外。目前国内交通O2O企业更加偏重于业务的开拓,市场规模的数量扩大,人海战术,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还忽视了质的提高,以打车为例,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最真切的体验就是司机能尽可能快地找到乘客,而对于乘客来说则是尽可能快地打到车,但是时间当中我们经常碰到司机定位不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只有通过技术和大数据运算才能解决。在互联网下的今天,只有技术才能带给用户最为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映的直接结果便是用户的口碑相传和累积递增。

3、国内打车O2O必须实现经营或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过度的市场开发带来的是市场饱和,而如果将目光困囿于交通O2O市场无疑将会失去很多发展机会,而实现经营或盈利模式的多样化无疑是国内交通O2O企业必须慎重考量的问题。Uber对于相关行业的投资与布局无疑是国内交通O2O企业学习的样板,不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实现经营模式的多样化,除了提升发展空间之外,更多的是能够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4、小交通成为连接游客与休闲度假旅游的纽带

在中国每年巨大的出境游市场,那些为境外中国游客提供接机、送机、旅游包车、租车的小交通正成为连接游客与目的地休闲度假旅游的纽带,而且这部分市场还没有被有效满足。虽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互联网打车企业,比如中国的滴滴、美国的Uber、Lyft、Sidecar;欧洲的多模式交通企业GoEuro、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Taxi、土耳其的BiTaksi等市内交通即时用车服务商,但是对于国人来说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巨大,并不习惯使用这类打车服务,只有那些提供中文司机、导游的用车服务才能满足国人境外旅游需求。而移动设备让提前预定该类服务更加方便。

交通O2O市场争夺其实一直都没有锐减,2015年是交通O2O反思和沉淀的一年,经过一轮的泡沫之后大家更理性的看待这个市场,回归商业本质,交通经济才是大家真正思考的方向,所以对于交通O2O市场来说还未形成成功的商业模式,所以2016年交通O2O市场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王延超,执惠旅游专家作者,个人微信号wandayan110,欢迎关注交流,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感谢支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