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与ofo,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橙黄大战”,谁主沉浮?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柳琛琛 2016-09-13
在“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领域,生长自北大校园的黄色“ofo共享单车”,遭遇来自上海的橙色“摩拜单车”的强势挑战。二者都于近期获得B轮融资,并都被称为“自行车界的Uber”,那么谁将胜出?当共享经济遇上互联网,究竟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呢?

九月的北京,被一抹橙色刷了屏。而这抹橙色的来源却是登陆北京不足20天的自行车,它就是外形独特的“摩拜单车”,因为吸引了众多上班族、大学生、骑行爱好者……从而成功占领了朋友圈。

摩拜今年4月份在上海上线后,在当地引发了一阵风潮,甚至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听取了摩拜单车的介绍。不久前的8月19日,摩拜宣布完成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

而9月2日,从北大生长出来的“ofo共享单车”网络平台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ofo共享单车又被学子称为“小黄车”。

可以说,“出行最后一公里”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唐僧肉”,不出意料,“橙与黄”将在北京展开激烈竞争。

ofo平台专注于大学,摩拜单车4年不用修

ofo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大学校园市场。目前,这家由几位90后北大学子创办的单车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国众多高校。据了解,ofo共享平台的车辆来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校园回收大量废弃自行车,并接受学生捐赠;二是平台自行购买,经过改装机械锁、号码牌、涂装黄色后投放使用,被昵称为“小黄车”。使用时,用户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内置地图找到附近车辆,发送车牌号,获取密码解锁“小黄车”;归还时,通过微信付费并就近上锁即可,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ofo对用户驶离校园进行限制,只有双号车辆才能出校,价格则是校内的4倍,擅自骑出多次将会被列入黑名单。此外平台规定,双号车骑出校外后将被锁定12小时,在此期间其他人无法解锁该辆自行车,这就意味着在这12小时期间使用者对小黄车具有单一使用权。换句话说,高校学生可以骑着“小黄车”互相串门。

图为“小黄车

摩拜(Mobike)成立时间稍晚,创始人胡玮炜是资深汽车媒体人,曾创办GeekCar极客汽车,CEO王晓峰曾担任Uber中国上海总经理。项目一开始,摩拜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为破除维护成本高企这一“世界难题”,摩拜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自行车。在此逻辑下,摩拜自行设计车辆,自行生产车辆。为了保证质量,摩拜单车采用实心车胎、汽车轮胎5辐轮毂的设计,重达25公斤,是普通车辆的2倍。这一目标造成了摩拜单车骑行体验不佳,还造成资产过重,拖累盈利。

为减少维护,摩拜单车甚至没有链条

用户使用APP找到附近车辆,扫码打开电子锁,同样无需归还至指定车桩。摩拜要求使用者将车辆停在允许停车的白线以内,严禁停进小区。摩拜团队会负责回收车辆。此外,摩拜自建一套信用评价体系,对使用者行为进行规范。

据悉,在初期,设计生产1辆摩拜单车费用高达6000元,目前成本已逐步降低到了3000元左右。以公共自行车较为发达的杭州看,自行车日均使用量稳定在4-5次。由于摩拜单车上线时间较短,有媒体估计,以每日3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计算,一辆摩拜单车的日收入为3元,想要收回3000元的成本,在不改变收费规则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33个月(两年零9个月)。

王晓峰还曾透露,“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损毁率超过了10%”。他承认,摩拜现在不知道怎么赚钱。好消息是每位用户299元的押金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摩拜自评“始终是一件用户+政府一起支持的项目”,其天然的公益性有利于市场拓展,外形独特自带传播效果。正如前文所述,尽管进入北京不足20天,但在朋友圈中卷起的“橙色风暴”成功“吸睛”。

相比摩拜,ofo共享平台的运营模式更轻。如果ofo的单车成本以270元计算,每天每车单量为10,客单价0.3元,3个月左右可以回本,捐赠车辆也减轻了资金压力。然而,ofo劣势同样明显,首先,相比摩拜单车的时尚外形,ofo单车外观则显得较为普通;其次,ofo维护成本高,并几乎无法降低,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共自行车项目实现盈利的最大障碍;第三,用户群体局限于校园,这意味着难打“社会公益牌”。ofo的校园定位帮助它迅速获取用户,同时也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比如走向PPP模式的可能。但据执惠了解,当前阶段ofo不会考虑走出校园,所以走出校园是否水土不服,则难以预测。

ofo平台将经营场景限定在校内的战略,当然与几位创始人涉世不深有关。或许ofo管理者出于这样一种心理:校内环境比较单纯,向全社会开放就会面对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将直面比校园复杂得多的局面:更高的丢失率、损坏率,停车问题,更高的管理能力要求,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有限的车辆不可避免地稀释进广阔的城市海洋中等等。

而以上这些问题,摩拜同样需要面临,虽然从上海的经验来看,摩拜很快获得了政府认可,但是其它问题,正如胡玮炜所说,需要逐步解决。

“橙黄大战”已经打响

尽管目前摩拜、ofo双方均表示将专注于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竞争事实上已无法避免。出行最后一公里看似一片蓝海,但目前来看,短期内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还是校园,连接地铁站、公交站与公司、住所的短距离通勤,产业园区等三部分。例如就校园而言,摩拜选择复制在上海与复旦大学等合作的经验,宣布进军北京后,第一时间布局ofo的“大本营”北京大学。

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出行最后一公里”领域,已经告别各企业自由生长的阶段,下一阶段的竞争将加剧。相比汽车,自行车领域门槛较低,目前两家企业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未能形成技术门槛,意味着随时有新玩家“进场”,因此从业者需时刻警惕。700BikeCEO张向东表示,“相信很快会出现类似滴滴、易到、UBER的火拼竞争状态,多家新创业公司杀入,复制共享单车模式,免费……。”他认为,“运营见真章。”

“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胜利

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ofo和摩拜等项目与部分(部分,而不是全部)市政项目同属共享经济,但相较于其他共享经济产物,ofo和摩拜等又显得如此不同:摆脱了停车桩的束缚,无需办卡,移动支付。用户可以随用随骑,不用前往停车桩找车,也不用寻找停车桩还车;不需要前往相关地点办理车卡,省去时间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紧跟已经养成的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北京市当前自行车出行比例大约为20%左右,五环内自行车专用道为700公里。2011-2014年,北京市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规模为4万辆;2016年将新增1万辆。未来,绿色经济必是发展方向,可以预期,ofo和摩拜,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玩家们,无论谁从竞争中胜出,都将大大推动大众重燃骑车热情。而竞争的背后不仅是单车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将倒逼传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一步革新。

当麻省理工学院马丁·威茨曼教授于1984年深入阐述“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时,他不会想到,30多年后,在汽车、住宿等领域,其所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催生出Uber、Airbnb、滴滴出行等巨头公司,并且越来越多地延伸至诸多领域,社会实践已在进行。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将给全球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让人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柳琛琛(个人微信:Alex-chenchen),执惠记者,欢迎爆料、欢迎交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