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左驭执行董事王亭:#民航客运市场的冷暖与自知#前日国际航协发布报告称,2017年全球航空业收入将增至7430亿美元,净利润将达314亿美元,客运需求连续两年保持7.4%的较高增长,是为“暖”;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却连续2年负增长,每搭载一名旅客可获取的净利由2015年的10.08美元降到2016年9.13美元,预计2017年将进一步降至7.69美元,此为“冷”。民航客运在整个旅行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人员、维修、燃油等费用增长造成单客单次盈利每况愈下,如何借行业发展东风充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盈利能力,航司们是否“自知”?且听Tnooz联合创始人Kevin的评述。
近些年,我们都察觉到出行所住的酒店似乎是当地景点旅游的“入口”。不管是连锁酒店还是个人旅店的在线预订服务,它们都在不停复制这些线下业务,特别是售卖景点门票和当地周围的短途旅行服务。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提供在线服务,这一行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好。
酒店在此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因为一旦旅客们提前几周或几个月订下酒店之后,他们就要思考行程安排了。酒店不仅将这一服务看作一种创收行为,还看作是一个副业。
所以就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钟爱销售附属产品的航空公司没有将其发展成副业,而更专注于酒店、租车和保险服务呢?
瑞士线路导览和旅游活动类系统供应平台 Trekksoft 的 CEO Jon Fauver 上月表示,航空公司基本不会售卖跟团游这种服务,不过在近几年也有公司尝试开始这项业务(易捷航空在两家网站上卖过景点门票),但总体上航空公司不会考虑把它做成一个副业。有些公司开始过,但是最后也放弃了。也有一些公司称,他们在将来可能会考虑一下。
但是,随着移动端用户越来越多,这一情况可能会得到扭转。航空公司在旅行者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有自己的App,也有订阅邮件(航班信息和登机牌等)等服务。Fauver 表示,航空公司有一群“忠实粉丝”,还有详尽的旅客信息,更有机会在目的地向旅客销售产品。最重要的是,在机场、航站楼等地方,旅客的注意力都是放在航空公司身上的。
观光和活动预订平台 Rezgo 的 CEO Stephen Joyce 进一步说,客机可以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将销售信息和广告放在飞机上的娱乐影音系统里面,来售卖一些基于目的地的服务。
但其实,阻止旅游服务成为航空公司副业的最大障碍,是航空公司自己的战略思维。
Fauver 表示,航空业“发展既复杂又缓慢”,而且注意力还是集中“核心业务”(即卖机票和相关服务)上。
Tnooz评论区观点
Rachel Besant表示,航空公司在发展核心业务(卖机票和相关服务)以外有大量的盈利机会。比如,挖掘旅客订座信息和其他外部数据,发布精准的线路规划和目的地服务。航空公司相关端口发布的这些营销类信息能实现40%-70%的点击率。也许未来以航空公司为信息入口,更加精准地到达用户,航司能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获得更直接的预订。
Pierre Becher认为,航空公司在售卖附加旅游服务相对落后。航司乘客中被进一步挖掘和转化成为租车用户的比率低于5%,而其他高于95%的流量未被利用。这蕴含着大量提高旅客体验的机会,比如,旅客一下飞机,就给旅客推送精准的购物、目的地活动和交通服务信息。
总结来说,航司若想提高单客单次盈利,售卖旅游服务是新的收入来源。如今航司已具备一些基础的条件,比如旅客信息、旅客注意力、娱影音播放端口、旅客时间,未来航司可以基于自身基因升级软硬件,接入外部数据,引入小交通、门票、套餐、购物等更具创意的内容,使用更友好的技术展现形式,抓住和旅客互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成为旅游服务营销的第一入口。总之,航司入局旅游服务售卖,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左驭,作者:王亭,原标题:《左驭编译 | 航空公司为什么不能售卖一些旅游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