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假小镇,真地产!切忌将特色小镇的“好经”念歪了

旅游 本文作者:执惠 2019-09-12 09:46:40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顺势引导、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文,经得起历史考验。

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国家破解城乡二元、产业集聚、文化传承的重要“钥匙”。遍地开花过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地方打着“小镇”旗号,行“圈地”之实,沦为房地产开发的翻版。

翻开国内百强房地产企业的名单,大多数房企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当中。在地产调控趋严、融资受限,财政吃紧的大环境之下,房企“过冬”,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都面临增长压力,特色小镇似乎是“天降甘霖”,一些地方和房企习惯性地“躁动”起来。

走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的老路,搞“假小镇、真地产”,是把“好经念歪”了。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的政策红利下,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思维,规划特色小镇。开发商借助特色小镇的“帽子”,获取廉价工业和商业用地,行房地产开发之实;为了弥补前期投资,从当地政府手中通过一级土地整理拿到不少优质且便宜的二级土地进行开发,通过价差谋取暴利,推高了当地房价。

我们要谨防再次出现泡沫破灭。虽说一些特色小镇早期投资建设离不了地产开发,甚至需要地产的销售和出租来回血。可怕的是房企观念不转型,用过去“短平快”的赚钱方式来开发小镇,重营销轻运营,用故事和概念吹高当地房价,让企业和人才望而却步,自己赚钱走人,留下“空镇”“鬼镇”。

特色小镇的开发和经营,是细活,更是慢活,要用“绣花针”的精神来对待。不能搞成了就是政绩,搞砸了就是试验。我们应该对特色小镇项目科学认证、严格审批,特别是涉及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和大量一次性购地行为,避免部分不良房地产开发商背离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钻政策空子,变相搞房地产。

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发育水平尚小且新,难免要经历从“乱”到“治”的过程,要有“久久为功”的准备。此前,监管部门划定了小镇建设中的四条红线:“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也对一批不合格小镇进行了摘牌处理。真正有生命力的特色小镇,是产业内生循环,文化独具一格,百姓安居乐业,绝不是高楼大厦、形象工程。特色小镇的培育过程一定是长期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行政手段命令不来,钱砸不出来。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顺势引导、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文,经得起历史考验。在实践中,需要有的放矢,根据各地经济特点,重点围绕现有产业基础与区域未来规划,选择性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试点,不能一窝蜂上马,大干快上,需要谋定而后动,量体裁衣,通过精细化培育,探索成功经验后再逐渐铺开,使特色小镇建设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载体。

*本文来源:央视网,原标题:《央视网评丨假小镇,真地产!切忌将特色小镇的“好经”念歪了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