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谈旅游扶贫: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扶贫 本文作者:中国经济网 2020-05-26 09:52:45
三大旅游扶贫模式各有特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增收,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的不同,使得旅游扶贫的模式也各有不同,红色资源丰饶地区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有效结合,民族地区的旅游业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资源丰富地区则将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马乙四夫代表:红色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全国人大代表、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经常到基层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承与黄河文化的挖掘。

通过调研,马乙四夫代表提出以红色文化和具有撒拉族特色农家院相结合的模式,推出“红光村撒拉人家”农家院,并帮助一部分有条件的家庭开办农家院,以红色文化与撒拉族特色相结合的模式,先后推出了“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三大特色旅游项目。

借着发展红色旅游和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红光村成功脱贫致富。

马东平委员:解决民族地区旅游业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旅游扶贫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但是相对于旅游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弱势。

“我今年的关注点在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表示,甘肃的部分地区旅游业和东部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基础设施是一个短板。以交通为例,虽然地区的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了,但是内部的环线还没有形成,交通设施还是比较差。第二,资金短缺。很多地方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进行大的投入。第三,一些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造成大的旅游景区做不起来。第四,旅游业复合型人才比较少。当地的教育水平较低,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支撑培养大量人才。第五,有些项目的设计缺失农牧民参与机制。

马东平表示,如果以上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游客来了,酒店业和服务业都上去了,一些特色加工业还可以生产出很多的旅游产品。所以说旅游业是一个能把一二三产业统筹起来、融合起来的产业,在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刘旗委员: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在重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旅游理念被转化成脱贫攻坚优势。

在23日上午的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主任刘旗就“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主题进行了发言。刘旗介绍,经过十几年发展,重庆武隆区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

刘旗建议,一是继续加强以交通、水利、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也要高度重视文化生态的保护和传承,这样才能把根留住,把能人吸引回来,把乡村的中国故事讲好。三是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四是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旅游扶贫: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 发展旅游产业》。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