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行:避开标品竞争,用内容连接“机+酒”上游?

自由行 本文作者:江颖 2016-07-05 09:23:49
相对于纯粹以旅游媒体起家的平台来说,如何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的内容,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实现商业变现是目前各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2015年6月,第一出行成立。今年6月6日,第一出行刚刚迎来它的一周年生日。

提起第一出行,总会让人望文生义联想到如同皇包车、唐人接等旅游交通类的企业。不过第一出行与它们的区别是,第一出行虽然有出行之意,却把核心聚焦在共享经济领域上,借助当地资源提供旅游服务。

在第一出行创始合伙人兼CMO张亮看来,第一出行,不仅仅只是出行,更多的是在旅游过程中提供高品质服务。

早在成立之初,同丸子地球、伴米网、你来出境游等旅游企业一样,第一出行尝试通过当地人(地接)服务模式切入旅游,而随着该模式的深入,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作为核心服务的人,供需关系时常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一般来说,当地导游服务主要以当地华人、地接为主。当旺季来临时,旅游需求量剧增,当地地接常常供不应求。而以留学生为主的华人群体,由于上课安排限制,时间常常不固定,游客需求远远大于当地导游供给。这让第一出行整个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方向。而随着自由行比例逐渐增大,游客也越来越看中旅游的服务与品质。

整合当地资源进行内容传播,借助当地人提供车导或目的地服务,在张亮看来,60%-70%的用户出行选择是受到内容影响,以内容为核心服务模式,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产品,才应该是第一出行转型的方向。

内容是“机+酒”的上游

一般来说,当游客想要去一个目的地,先有了动机之后,才会去查机票、酒店。游客到了当地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消费活动,均是发生在“机+酒”行为之后。而产生动机的过程中,却需要内容来影响。“如果你不把当地深度有趣好玩的玩法(内容)告诉用户同时去影响他们的决策,你永远都只能是在‘机+酒’的下游。”张亮强调道。

对于当下很多游客来说,简单的走马观花游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了。他们更希望找到当地更加好玩、更加地道、更加深度的事情,与当地人一起感受生活甚至体验当地最有品质的生活。

游客决定去日本,可能是因为一个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朋友的口碑宣传,而这些文章以及早期朋友推荐的深度决定了游客到了当地之后的体验。如,日本有很多鱼市场,一般的游记不会记载但是只有当地人知道。他们也愿意把当地深度的内容传播出来,不仅让你了解深海大鱼,更让你了解当地生活与当地民俗。

用户愿意看这样的内容,虽然不能指望这样的内容促成交易,但是用户看到之后一定会对当地非常好奇,产生强烈的欲望。好的内容,会影响动机。解决了动机的问题,就会促使用户持续关注你的平台以及内容。

“内容+服务”打造交易闭环

在张亮看来,做内容,更多的是输入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一种情调。当商品作为内容进行传播时,就远比单纯的广告传播更令人印象更深,用户粘度也会更高。通过内容,可以让用户了解到当地最好玩的、最好吃的、最有品质、最有当地特色的深度玩法,解决用户为何要去这个旅游目的地,还解决了去了之后怎么玩的问题。

早期的Airbnb将房源挂在网上,预订效果并不好。通过后期的装饰、拍照将内容进一步优化,才得以火爆,好的内容打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成了平台最为关键的部分。

“我们在尝试一些高品质的产品。第一出行拥有一定的媒体属性,我们会留意什么内容关注度高,什么内容让人感觉很好,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当地的导游、人和资源,融入一些中高端元素,把自己产品的卖点与亮点放大。理想条件下,通过源源不断地输出内容,加强用户粘度,用户会自己去寻找实现需求的最短路径平台。我们提供非常精彩的内容,还有相关的旅游产品,用户会有一个天然的需求实现交易。”张亮解释道。

第一出行用内容作为切口,提供当地服务,打通行前到行中的全过程。就目前来说,所有的旅游产品都摆脱不了一个工具性的尴尬,当用户想起时才会用,用完就卸载,只有高频的应用软件才不会被卸载,携程也不例外。对于第一出行来说,解决不了高频的问题,就去先解决粘度的问题。

第一出行从行中目的地游玩信息切入,增强用户粘性,希望打造自己的流量入口,进而促成用户实现服务交易。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模式并不在少数,从传统的UGC模式发展到现今的PGC模式,国内代表企业是蚂蜂窝、穷游、游谱旅行,国外有全球第一大旅游点评平台TripAdvisor、Travelzoo等旅游媒体,现在众多OTA平台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驴妈妈等也推出了自己的目的地游记攻略频道。单纯卖货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家都意识到了旅游信息在游客进行旅游消费决策时的重要作用,也纷纷加强对目的地碎片化资源的整合与争抢。

但是相对于纯粹以旅游媒体起家的平台来说,如何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的内容,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实现商业变现是目前各家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中国互联网红利期已过,对于存量(用户)流量的争夺更加激烈,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还要面临众多的竞争。未来,等待第一出行团队的将是更多未知的挑战。

*本文作者:江颖(个人微信号:Ying-0558,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以方便备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