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必须“原班原仪”先到雍和宫拈香拜佛,然后至东书院尝新麦——吃新麦面粉做的麻酱面,即每年夏至“芳泽事毕,临此园少歇、进膳”。
田聪 2014-12-04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写道:“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北京。当我推开寿皇殿沉重的大门时,里面一片漆黑。在大殿里我打开了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里面放著上百个君王的御玺。它们是用整块的玛瑙、玉石或金子制成的。”
田聪 2014-12-04
外滩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
田聪 2014-12-04
德国建筑师根据“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一反当时苏式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先进工艺和现代设计手法设计厂房。外立面简洁、朴素,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而当时苏联专家认为采用六七度设防已够,德国专家收集了大量北京历史资料,说服中方同意这一设防等级。
庄浩 2014-12-04
在17世纪末年,一个南方的匠人雷发达来到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宫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设计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称为“样式雷”。”
田聪 2014-12-04
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而建的。北海和中南还是太液池,琼化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今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琼化岛上的犹如仙境的亭台楼阁,而且还能看到神人庵、吕公洞以及铜仙承露盘等传说中的仙岛景物。
田聪 2014-12-04
西周以后,在中国逐渐形成以“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为核心的祭祀制度。故由周公所制定的“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圄丘”的祭天制度为后来的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秦、汉以及唐、宋各个封建朝廷皆在国都营建祭坛祭祀皇天上帝,秦及汉朝初期将祭天的祭坛称为五峙,西汉中期以后及唐宋诸朝皆将祭天的祭坛称为圄丘。
田聪 2014-12-04
吴刚花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的挂榜山顶,赶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飘.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见着这天外之物,好不高兴.他就拼命的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摘多了他抱不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田聪 2014-12-04
豫园是明代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1559年时任四川布政史的潘允端,在上海老城厢一块蔬菜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开始营造自己的花园。
田聪 2014-12-04
颐和园专有一座供慈禧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
田聪 2014-12-04
本文从八达岭长城众多传奇故事中选出《仙女点金砖》的故事来做探究和评论。之所以选这个传奇,是因为这个传奇里所包含的元素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所拥有的元素,这些元素正是真实历史的根。
田聪 2014-12-04
旧上海有两大租界系统,一为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一为法租界。公共租界一向以商业繁华闻名,以南京路为中心的市干道的市中心区即是其最大的闹市街区;法租界历来以拥有高级住宅区而著称,其西部高雅、幽静的“花园洋房区”,就是它为人称道的明显标志。
田聪 2014-12-04
在什刹海西边的柳荫街,曾住过三位元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住过著名将军王震、杨尚昆、张爱萍、杨成武……在前海东边白米斜街,曾住过清末重臣、提倡中体西用的张之洞,住过哲学家冯友兰、张岱年、学者李霁野、张恒寿、常惠……
张法 2014-12-04
跳至 确认 >
原创快讯
查看更多
热门榜
智库观点
查看更多

执惠创始人兼CEO

携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大型文旅集团中层干部,三本非畅销书作者,操盘七个毁誉参半景区,历经几十亿投资沉浮。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旅游百人会发起人、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旅游专委会主任。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